贫困生:别让“穷”网住心
2006-07-21

     最新调查显示,在北京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并产生了种种心理障碍。有60%贫困生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感到“羞愧难当”;22.5%的贫困生感到很自卑,不愿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并不可抑制地抗拒师生善意的同情。

案例:

  大二的小力每日忍受着矛盾、茫然、沮丧的煎熬,考上大学那会儿,他是村里惟一的大学生,成了父母光耀门楣的骄傲。他带着走出大山的憧憬,欢天喜地地来到大城市,没想到一切都没有他想象得那么美好。城里人个个都穿得光鲜亮丽,穿得很土的小力发现,乘公共汽车旁边的人都躲着他;寝室里的男生们难免会聊女生,小力一听脸就红,室友们都嘲笑他,后来他干脆去自习室,到熄灯了才回去睡觉;平日里他除了读书上课以外,几乎没有娱乐活动,同学生日大家凑份子,他拿不出这个钱,于是躲得远远的,顶多老乡聚会时跟几个穷哥们一醉方休。小力思念淳朴的乡里乡亲,可是回家就意味着另一种方式的精神压力:上大学时欠的学费还没有还清,哥哥姐姐时不时地就跟他说“将来侄儿外甥女们就指望你带出去了”,这些事让小力的心理不堪重负。

  分析:

  贫困学生面对的心理危机有很多:从心理成长发展上来说,自尊的需要促使我们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获得别人的尊重上,缺乏优越感、缺乏成就感、处处感觉不如人的个体往往自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从“社会支持”系统上来说,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社会支持系统的健全,经济困难的学生大多数在人际交往上相对比较退缩,社会交往圈非常局限,家人的支持也很有限,这样的个体在承受心理压力时少了一条有效的降压渠道——倾诉;家庭经济的负担、社会价值观的冲击、舆论的误导等加剧了经济困难学生的弱势感,致使他们看不到自己的优势、生活兴趣和人生的发展方向。

  提示:

  如果换个角度分析,贫困学生可能是福,因为在特殊的环境下,你获得了将来生活所必须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压力应对能力。职场上经典的总结是:放下身段和尊严是迈进职场的第一步,很多从小娇生惯养的公主、王子在职场上不知吃了多少闭门羹、被讽刺了多少回才算通过这门“课”,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经过四年的贫困大学生活已经培养出了能屈能伸的韧劲,这就是优势。学生时代就精打细算、生活支出有计划的人,工作以后也会保持良好的理财习惯,这是积攒财富的必要条件。闯荡社会,哪有稳赚不赔的生意?但对于有过为生计所迫经历的人,会从容面对以后生活中出现的挫折和苦难。

  现实是不可逆转的,未来却可以掌控,大学生穷苦是暂时的,决定未来的是现在的你,所以,贫困生应该敞开心扉,为自己未来的成功“添砖加瓦”。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