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父母:切勿走进保健误区
2006-07-20

老年患者在医疗保健方面的误区
1. 不重视病历(门诊、住院)的收集和整理(无本丢本)。
2. 对常见病及相关医疗常识不够了解(AMI)
3. 有的病人仅凭一次偶测血压不高或白天某一次就诊测血压不高,就断定自己血压是正常的。
4. 也有的人一次测血压高就轻易认为自己是高血压病人。
5. 认为老年人的血压就应该高点。
6. 高血压病没事,要不了命,也影响不了什么。
7. 高血压的药可吃可不吃,想起来吃想不起来不吃。宁落饭不落药。
8. 降血压的药是血压高了吃不高不吃。
9. 把高血压病当成普通病,比如像“感冒”一样治。(一定要找到专科医生)
10. 所有的药均在饭后吃(有些要用的对,但疗效差就是服药时间不合理)。
11. 吃上药后就万事大吉,既不量血压不监测也不复诊(要达标、要监测生化指标)。
12. 把代谢综合征(X综合征)当成普通高血压一样治(更要达标和监测血生化指标)。
13. 看广告或听病友介绍用药或看说明书买药。
14. 对高血压病患者用药前必需做详细检查不理解(越是老年患者,就越应该详细检查)。
15. 早晨起来后既不吃药也不喝水、不吃东西就去晨练。
16. 无冬立夏不分季节、气候和冷暖,坚持体育锻炼没商量,也不结合自己的健康状况,盲目的选择不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和运动量。
17. 对已经出现的心脑血管病的先兆症状不重视,不及时来医院就诊,错过了最佳就诊时间。
18. 要重视我们自身的“雷达系统”表达:多汗、消瘦、发作性胸闷、黄色瘤、静脉曲张、外伤后的症状、极度乏力等。
19. 凭自己的感觉来判断病情,凭某些检查结果来判断预后。(如:凭头晕否判断血压高低、从心电图判断预后)
20. 打扫家里的剩药吃。怕浪费。其结果反而打乱了原治疗方案或不对证,反更花钱、受罪、生气。
21. 有些老年人在身患多种疾病时,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病都想治、一起治,开多种药品一把把的吃药。其结果往往是什么病都治的不理想。
22. 凡药都有三分毒,所以也不管自己得的是什么病,只要自己感觉稍好或很好,也不和医生商量就私自停药。
23. 有的患者一看说明书:“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就一定认为该药对肝或肾有损害,而不敢吃、偷偷停药。
24. 所用的药品不提前开好准备着,结果遇特殊情况被迫停药。
25. 许多病人都认为:只要是所用药物对症,那么就应该马上见效,其实不一定都如此,比如:慢性心衰的药物治疗,可能就得以周或年为单位来观察疗效。
26. 中药无毒副作用可以长期服用。
27. 打电话或通过信函来邮购药品。(药品不是普通商品,这种现象多是:心切、想省钱、看的多是皮肤病、慢支、哮喘、(DM)、尿毒症、关节炎等慢性病,都吹能治愈。
28. 老年人不敢喝水,怕麻烦(应合理安排),均有不同程度的脱水。
29. 患者来医院就诊、复诊、或查体前的当天早晨,就不吃药、不用药(DM的病人测空腹血糖问题)。安排合理。
30. 保健药品漫天飞,广告词天花乱坠,使我们放弃正规治疗而盲目从之。
31. 春秋两季输液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病。
32. 相信速效救心丸能救“心脏病”
33. 说什么肥胖是“福”像,千金难买老来“瘦”。
34. 只重视医生、药物的选择,不重视自身的作用。
35. 不重视生活方式,重视药物治疗。
36. 关于什么是健康的生活,各种说法其说不一,我建议应以洪绍光教授的观点为主要参考。
37. 血压表的使用,注意事项。
38. 定期复诊的重要性:疗效、调药、新观点、预后。

来源:大旗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