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说,整天怀疑自己有病的人,不但会形成“疑病心理”,而且真的会给自己的身体带来病患。
周桐,被“疑心”诱惑至深
周桐性格内向,也很有耐心,在出纳的岗位上一干就是7年。但自从在某杂志上看到一则消毒洗手液的广告后,她变得不怎么稳重了。因为那则广告给了周桐这样一种暗示:身为每天和现钞打交道的出纳员,如果每天不用×××洗手液而只用普通香皂洗手的话,可能会染上乙肝、肠炎、皮肤病甚至性病。周桐顿时觉得自己是在危险中度过了7年,为了捍卫自己的健康,她要取证排疑——她开始每天在单位和医院热火朝天地奔忙了。
在医院里,周桐把自己的症状和疑惑一遍遍地跟医生复述着:眼珠发黄(可能是乙肝),有时大便不成形(可能是慢性肠炎),身体某部位经常起癣(可能是某类严重皮肤病的早期症状)。
两个月后,体检完毕,上述症状均没构成那些令人恐惧的疾病,周桐惊魂稍定。可在她向单位恳请调职的要求暂未被批准后,又开始了第二轮恐慌。尽管她依然坚持工作,但每接触钞票时必带口罩和塑胶手套,事后又反复用×××洗手液洗手,只要身体一出现上述症状,立刻去医院复查,把周围的气氛搞得风声鹤唳。不到半年,周桐开始睡眠不好,吃不下饭,月经失调,身体极度疲劳以致情绪经常失控。医生诊断这一切都是内分泌严重失调造成的,并给她开了休假条。
周桐这回是真的病倒了。
专家分析——
周桐的行为表现具备了疑病心理的4大特征
因害怕患有某种疾病,所以对身体某部分的功能过分关注,并怀疑自己已经患病。
医生对疾病的解释和客观检查不足以消除患者的固有成见,反复就诊仍不放心。
心神被对疾病的疑虑和恐惧所占,终日忧虑、烦躁,四处觅医,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上述症状连续出现3~6个月以上。
当你翻看报纸杂志,打开电脑,会发现大量不负责任的医学健康类信息充斥其中,长期受其熏染,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有些疑病心理,但程度的深浅,主要是由自身性格决定的。
疑病症患者的性格特征
专家指出,疑病心理程度过深,就会形成一种心理疾病——疑病症。而疑病症的发生,大多与不健全的性格有关,比如:
●内向、敏感、多疑
此类人遇事总是过分悲观,对自身健康状况要求较高,生性敏感多疑,富于联想,容易接受暗示。此类性格中女性居多。
●主观、固执、自负
此类人大多有偏执性格,自我评价高,自以为是,很难听从别人的意见。此类性格中男性比例颇高,且有强迫症倾向。
●依赖性强、意志薄弱
此类人比一般人对他人和环境的依赖性更强。他们非常害怕寂寞,必须借助他人的鼓励和安慰才能快乐地生活;对关爱的需求程度之高,是一般人很难想象和接受的。生病是很能使别人同情、关心并来照顾他们的一个途径,因此,他们就会非常渴望生病,或者没病说有病,小病说大病。
●过分追求完美、吹毛求疵
此类人过分追求完美,有抑郁倾向且愧疚感非常深。他们通常自我否定意识强烈,稍犯错误就认为自己“罪不可赦”,应该受到惩罚,因此就会很希望生病,把生病的痛苦当作对自己的惩罚。
久疑成病,得不偿失
●疑病会使机体免疫力下降
由于疑病患者长期情绪低沉、郁闷不乐,进而影响食欲和睡眠,致使身体免疫力下降,最常见的结果是体重锐减,易患感冒。
●疑病可成真病
美国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70%的癌症患者不是病死而是吓死的。意志力薄弱的人,总会在心里装着“有病”的信息,生活和工作中时刻担心和避免一切“疾病”加重的诱因出现,久而久之,没病也吓出病了。
●疑病可引发焦虑症和抑郁症
长期被“病痛”折磨的人,精神抑郁焦躁,整日忧心忡忡,听不进别人的劝解,干什么都觉得没意思,个别人甚至会悲观厌世而自杀。
与其怀疑,不如化解
●转移注意力
既然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自身上,为什么只局限在“疾病”上呢?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养花、钓鱼、下棋、绘画等来分散注意力,不也是对自己的关爱吗?俗话说有病“三分治七分养”,“治”是外力的帮助,“养”是自己养身养心,外力的帮助再大也不如自身的调解,只有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状况,才能消除所谓“疾病”给你带来的紧张情绪,才不会为“疾病”所困扰。
●亲友的帮助
将自己的恐惧心理说给亲友,在他们的陪伴下去医院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身体检查和必要的化验及仪器检查,确定无任何躯体性疾病后,再把自己坚持的怀疑向家人倾诉,让他们帮你找出原因,并明确告之你需要什么样的安慰和帮助。你的健康就是全家的幸福,爱他们就接受他们的帮助吧。
●看心理医生
疑病症是一种心理疾病,有时只靠自己和家人的努力是无法消除的。放下包袱,敞开心扉,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的心理诊所接受治疗是很有必要的。但要记住,医生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治好你的病而采取的必要手段,不要烦躁,全力配合医生才是你早日康复的途径。
文章来源:健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