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空气”德国热卖国内夭折———
世界杯虽然已经接近尾声,但一场和世界杯相关的诉讼将被提交法庭。
曾拍卖“月球土地”的某机构CEO李捷在世界杯开赛前曾因准备出售“世界杯空气”被朝阳工商局叫停。接受记者采访时,李捷表示,在德国已经有50万袋“世界杯空气”被售出,国内也有很多人联系他准备购买。因此他准备起诉工商部门。让人好奇的是,为什么会有几十万人对一种“概念空气”如此“感冒”呢?
新闻回放
6月12日,据《北京娱乐信报》报道,北京“月球大使馆”正在代销“世界杯‘空气’”。该机构的CEO李捷对媒体表示,他与德国的一家公司合作,准备采集该国赛场割草时的空气,做成宽约3厘米、长约9厘米的袋状商品,以人民币50元每件的价格在网络上进行销售,并且声称吸入这种空气看球,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尽管朝阳工商局在收到消息后立刻叫停了这种不合法的“空气贩卖”,有天文学家也站出来抨击此举实在无聊而没有任何科学意义,但是网上仍有狂热的球迷表示愿意掏钱购买,只为弥补不能亲临德国赛场的遗憾。
专家分析
解析购买空气者的心理动机
购买“世界杯空气”的人为什么能够感受非球迷不能感受到的赛场青草气息呢?人们为何会为“空气”这样的纯概念付费?记者采访了高级心理咨询师陈阳和三奇心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首席心理咨询师韩三奇。
非理性的狂热源自于迷信权威的心理暗示
“我想,购买‘世界杯空气’的人一定不是大多数。它的少数购买者应该是那些心理极容易受到暗示的群体。”
韩三奇表示,如果把“世界杯空气”看做是一种概念,那么这种概念实际上就是一种很强的心理暗示,而一个容易被暗示的人,又通常是一个迷信权威的人,这类人“由意识主导感觉”的行为特点就注定了他们“失真而不自觉”的心理体验,是典型的群体心理暗示的结果。当一个功友被自己的感觉欺骗,声称闻到香味之后,其他的同伴也会在这种暗示的驱引下,误将身上的护肤品或者自然的体味当成香味,并将这种错误的判断向更大的范围扩散。
同理,“世界杯空气”借助“产自德国赛场,原装进口”的概念宣传,对某些疯狂的球迷进行非理性的暗示,使其盲目崇拜并追逐权威,认为一切和德国有关的东西才是最好的、最纯净的。而如此强大的暗示,亦会导致这些球迷的感觉失真。当他们在密闭的屋子中释放出购买的“世界杯空气”观看比赛时,有可能真的会出现心跳加速、激动难耐的状态。当然造成这种情况,首先是由外界的暗示影响了心理,而心理最终又影响了生理所导致的。
寻根是天性,并非疯狂占有欲作祟
其实人们不仅对“世界杯空气”感兴趣,近年来,人们一直热衷于追逐自认为“血统纯正”的事物。比如有人会特地不远万里跑去收藏“黄河源头的水”、“长江源头的泥土”,甚至希望把“长城上的砖”抱回家。除了旅游留念之外,是否还有深层原因呢?
越发热衷于追求自认为本源而纯粹的东西,陈阳解释说,这一方面说明人们开始进一步追求精神世界的充实;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人们的“寻根”水平仍停留在初级的摸索阶段。没有人能站出来宣布哪种方法是最科学的,最高雅的。目前被炒得火热的“世界杯空气”也好,“长城砖”、“黄河水”也好,其实都停留在对于具体物质的迷恋上。但是任何的历史和辉煌都是由“人”的传承而续写下去的,抛开这一点只去单纯迷恋某个阶段中的某件东西,难免给人留下恶俗炫耀的消极印象。
“尽管目前的‘寻根’经常会以‘物质收藏’的姿态出现,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是人们疯狂的占有欲在作祟,而是一种由‘好奇’引发的探索。人们的‘寻根’其实都是天性使然,只不过在没有找到更合理的方法之前,只能用自认为纯粹物品的积攒来表达内心的渴望。”陈阳说。
“我们的社会正在进行多元化的调整和转变,有一部分人的价值取向也在调整。因此,人们更加开始珍视那些未经雕琢的,富于原始魅力的东西,更值得信任和依赖。”韩三奇分析,这样的认知行为实际上和整个社会的浮躁功利心态有直接关系。
文章来源:北京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