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悔:心理健康的大敌
2006-06-22

  人们产生后悔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在做出决定之前对可能出现的消极后果有一定的预知,但由于疏忽大意或盲目乐观,对这种危险的苗头没能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决定人是非常后悔的,因为他已

  经接近正确的选择,只因一念之差发生了重大遗漏。

  另一种后悔经常发生在盲目乐观者身上,决定者在制订行动方案时,有意回避不利的信息,对未来的困难、危险及不利条件根本未加考虑,由于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也没有任何有效的应急措施,因此,决定者只有惊恐和本能的防御反应,只能临时利用手头的力量补救一下,但终因补救措施的非系统化、非严密化而收效不大。

  有的人经常后悔,而且经常经历相似的后悔,他们的失误往往不是新的失误,而是屡次重复旧的失误。他们的后悔仅仅停留在肤浅的情绪水平,没能深深地触及认知结构,没能很好地剖析失误的原因和吸取发人深省的教训。

  如何将后悔转化为深刻的教训呢?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反思后悔的根源,找出决定失误的原因。

  二、在陷入极度后悔的状态时,应淡化后悔的情绪色彩,积极采取挽救行动,但不应彻底遗忘后悔的情绪,适当地在心中保留后悔的经验才能对未来的选择很审慎。“健忘”正是屡犯相同错误的根本原因。

  三、在面临与过去相似的选择时,一定要仔细地回忆过去失败的情形,积极地利用过去的经验,从而避免犯相同的错误。

  其实,只要留心,便不难预见损失:

  首先,当选择者搜寻各种可能性,并且仅仅发现了一个可接受的方案时,他就倾向于忽视这一可能性的危险,无暇思索未来的威胁。如果他得不到反对这个惟一方案的任何信息,他就会迅速采纳这个方案。如果这个惟一的方案也很危险,且代价又很大,选择者就会认为自己已山穷水尽,没有选择的余地了,这种没有选择余地的感觉严重妨碍了选择者的思路,使之被动、草率地应付选择。

  人们遇到难题向专家咨询时,也会产生一种顺从感或别无选择感。这时,人们十分情愿地听从专家的意见,认为他们的意见是惟一合理的。这种在专家面前的自卑感妨碍了人们的自主性,使人们轻易放弃了其它选择。

  其次,选择者尽管已经意识到选择可能带来损失及后悔,但认为损失不会马上出现,他就容易低估损失的严重性。

  再次,如果选择者认为自己的决定对自己的名誉和周围人不会造成巨大影响,他就不易预见到后悔。

  最后,如果选择者确信自己不会再发现新的信息或新的可能性,他就会默认现实的选择,不再理睬可能出现的后悔。

  高质量的选择是一种情绪中性的耐心选择,它不被有利条件冲昏头脑,也不被不利环境所吓倒,它始终怀有希望,又始终不掉以轻心,它要求人们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投入一定的精力,这也是责任感的体现。

文章来源:(三九健康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