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族”要建心理账户
2006-06-21

    “月光族”这个词是从港台传过来的,指那些收入超过基本生存需要却总是当月把钱花光的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虽然也想积蓄,但不知不觉就分文不剩了。“月光族”的出现,引发了众多争议。支持者认为这是超前消费的时尚潮流,是享受生活的正当行为。而反对者则认为这是自我约束力太差、贪图享受和没有责任感的表现。事关个人选择,孰是孰非很难判定。但可以从消费心理的角度,对“月光族”现象做个解读。

  一些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赚钱和花钱的时候,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有一个心理账户系统,在心里无意识地把财富划归不同的账户进行管理。

  心理账户有两个最本质的特征:第一、在心理账户系统中,两个账户里面同样的1元钱是不等价的。比如说,老王月工资涨了500元,小李工资没变,但老板意外给了500元的红包。结果小李很高兴地拿着这钱请朋友上饭店吃了一顿,老王却觉得这500元也是辛辛苦苦挣来的,宁愿存起来而不肯随便花掉。可见,同样是500元钱,因为来源分别是工资和红包,所以被划分到了不同的心理账户,有了很不相同的心理价值。第二、心理账户里面算账的规则不像经济学和数学那样理性,而是很感性的。得与失是相对的感觉,而不是绝对的概念,对得和失的心理体验是不一样的。比如,邻近的一个地方1斤樱桃卖10元,而一公里以外只卖5元,很多人会走远点去买便宜的。而如果一套西服在近的商场卖1000元,在远的商场卖995元,却不会让大多数人跑远路去省这同样的5元钱。

  由此可见,人的消费行为并不是很理性的。具体到“月光族”,由于有“反正也存不下来多少钱”等想法,他们通常无意识地把许多不必要的消费和必要的生活消费都笼统划归到一个心理账户里面,因而觉得所有花掉的钱都是应当要花的。每个月都买名牌衣服,会觉得像买米买油一样理所当然毫不心疼,而没有意识到,通过节制不必要的开支,能够积少成多,形成一定的资产,用来养家、应付突发事件或者投资。

  所以,如果想要告别“月光族”的生活,应当有意识地区分出必需品和奢侈品,从而给必需消费和奢侈消费各自建立心理账户。然后要牢记,随便花钱会让你的资产不断流失,而合理的节制,则会让你的腰包越来越鼓。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