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强迫症" 人为把考场变战场
2006-06-20

    6月7号上午9时30分,北京四中考点门口,刚刚送孩子进入考场的几
位家长在交谈。

一位家长说:“四中考点好,每个教室都有空调。”

另一位家长说:“北京市教委说了,今年一律不开空调。”

“那怎么能行?看我现在一身汗,孩子在考场里肯定受不了。”

“当然不能开空调了,我的孩子身体弱,开空调肯定会感冒!”

    空调,开还是不开,这本来不是什么问题,可一和高考沾边,立即会
触动人们敏感的神经。

     从今天开始,2006年高考正式拉开帷幕。880万人参加全国统一考试,
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为了保证高考的顺利进行,方便考生,各地陆
续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比如,西安推出“公交110”,保证考生不因
车辆延误或交通问题耽误考试;福建规定考生丢失准考证,也能先参
加考试再补办,等等。对于广大考生和家长来说,这些人性化的政策
让人感到社会对考生的关爱。

    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考试环境,让考生安心应考,不仅是考生和家长的
心愿,也是社会各界关心考生的具体体现。但是,一些地方出台的政
策,似乎超出了“关心”的界限,比如,有的地方规定,高考期间,
学校食堂不得向学生卖凉菜;有的地方规定,接送学生的车辆交通违
规一律不罚款、不扣证、不扣车;在北京一些学校,很多人认为4这
个数字不吉利,学生存放包裹时,老师会先避开有4的号牌……

      近年来,社会对高考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这是一件好事。但正如一
些考生所言,如果关注过度往往会造成无形的压力。几年前,因为担
心汽车鸣笛,大连的家长把考场周边的道路断了,自己的孩子倒是没
有受到噪音影响,可一名病人却因断路耽误了两个小时,最终死在路
上。再到后来,天津的家长集合在一起驱赶考场树上的知了,省得聒
噪了孩子的心。

     《青岛晚报》报道说,随着高考的临近,青岛市心理咨询中心的热线
电话又热起来了,以往参加高考的学生是心理求助热线的主角,而今
年居然有九成以上的咨询者是深受“高考焦虑症”困扰的考生父母。
为了怕走路发出的声音影响儿子学习,一位母亲在家里会脱下鞋来只
穿着袜子,悄悄走进儿子的房间。妈妈的表现给了儿子无形压力,儿
子经常一夜夜睡不着觉,开始吃不下饭,学习成绩也明显退步。这更
加重了母亲的心理负担,现在她只好向单位请了长假,在家照顾儿子。

     高考也成了媒体聚焦的热点。名师辅导,天气预报,交通信息,钟点
房,现场直播,考生需要不需要、喜欢不喜欢的都来了,人为地营造
了紧张的气氛。专家分析说,临近高考,全社会都如临大敌。高考涉
及的信息太多了,面对诸多不能确定的、无法把握的东西,家长们很
容易产生焦虑。

   “高考要以学生为本,要尽可能地为考生营造宽松的舆论环境,社会、
媒体不要干扰正常的考试,干扰正常的阅卷。”两年前,针对社会对
高考的过度关住,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希望社会和媒体不要炒作高考,
不要把高考变成“高考节”。

    一些对“高考热”持批评态度的人认为,社会对高考的态度类似“强
迫症”,其症状是频繁发生的不合逻辑、害怕或担心,一种表现是明
知自己的行为不合逻辑却难以克制地做某些动作。高考固然需要重视,
但问题是现在明知有的做法会加重考生的焦虑,却仍然不能停止。

     一些家长经常拿过去和现在相比。比如说,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有的
人参加高考时睡着了,因为前一天晚上家里让他去地里干活太累了,
考场上安静,于是他就安心地睡了。十几年前,很多农村学生高考前
放3天假,回到家里照样被要求到地里干活。同时,高考时家长最多
给增加点营养,亲自接送的绝对是极少数,更不要说实行交通管制,
公交出租免费接送了。

     高考是什么?北京大学孙东东教授说:“高考意味着人生的转折。”
实际上,在无学可上变为要上好大学的今天,高考不应被单单看成是
人生的转折,更应该是人生的一个经历,因为上大学已经不是高考这
一座“独木桥”了。

“如果真的关心孩子,就不要人为的把考场变成战场。”北京一位考
生家长说。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