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乐舞调理与中医导引术的关系!!!!![原创]
2006-06-14
多维乐舞调理与中医导引术的关系!!!!![原创]
中华医道中,有治疗方法7种,其中除了我们熟悉的望闻问切以外,还有灸法,砭法,和导引术。
其中中医导引术,引申出了中国的武道,气功。对人体的调理走到了一个主动调理的境界。

导引术可以针对不同案例所设计的动作和导引方法。更可以作为基本健身方法:

为了方便人们的自助主动的训练,一般由简单的运动形成静态的单个动作,或动态的系列动作,这些动作主要针对肌体的问题。为了使人们可以自由的掌握动作的力度,使调理作用达到相对安全、循序渐进的功效,研究者一般只规定动作的幅度、规范、或者速度。也就是我们说的动作的样式、编排。如果想更好的掌握动作的速度、方向、以及规范,还是要有老师(师傅)带领着练习。

例如,那么,是不是说,如果我们不改变古老的言词表达方式,是不是可以沿用“导引术”作为舞蹈运动调理的代名词呢?我认为不妥!尽管我们出土了马王堆的44张带文字说明的导引图。但我相信,如果古时有录像设备,将导引图中的动作连贯下来,那么,导引术的强身健体的概念,会多了另外一种解释。更不能作为‘多维乐舞’的代名词。实际上,多维乐舞而且因势利导地综合应用舞动、音乐、绘画、雕塑、诗歌戏剧等艺术方法,作用于人的触觉、动觉、听觉、视觉,更好的利用人类意识和思维主动性的能力,进行深层调理,疗效好不易反弹,且更事半功倍。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导引术? 我理解的导引术,其实是这样的:导引术,其实是一种以肢体活动为主,配合呼吸吐纳的治疗方式, 它相当于不接触人身体的按跷(推拿、按摩)。

“导引图”图例,尽管有文字解释,而作为大夫如何针对不同的病人应用它,是大夫的考虑,无法细说。因为医道理论中不仅有经络气血的解说,还有经络的循行,子午流注理论增加了诊治的时间维度。所以,就看不同的大夫的知识和修养的程度了。

其实,上古尧舜时代,人们已经开始用舞蹈运动治疗关节活动障碍的毛病。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导引术"(被西方人称为医疗体操)和"吐纳术"(有人称为呼吸体操)等体育方法来防治疾病。不管是体操的概念,还是导引术,大多是针对肢体(人的身体生理上)的调理。

理论繁多,我们把某种理论应用到现实之中自然是很难了。而当今的社会,文化发展比起几千年前有所不同,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复杂。生活习惯和习俗因为地域的功能复杂化也变得更复杂。所以,多维乐舞也是应运而生的当代的调理身心的方式方法。

人们的精神状态、行为状态,都会因为心灵的状态不同而大有区别。

所以,导引术的内涵和功效还有待人们更多的人去整理。
而更重要的是应用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待续)

下面是1974年出土的,部分西汉帛画中展现的《导引图》,长53厘米,宽110厘米,及摹绘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马王堆《导引图》上绘有做着各种运动姿态的男女共44人,图旁写有文字说明,所描绘的导引术包括健身功与治疗功的“呼吸运动”、“躯体运动”、“器械操练”和“导引按跷”等四大类。 《导引图》是现在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体操图

我国第五套广播操中的八个动作基本概括了《导引图》的精华部分。如:
上肢运动----"龙登"
冲拳运动----"蚂(占)"
扩胸运动----"印淬"
体侧运动----"螳螂"
腹背运动----"满政"
跳跃运动----"引颈""坐引八维",以及有图缺文的踢腿运动和体转运动。

  另外,象《五禽戏》中虎、鹿、鸟、熊、猿也有相似图文,可知华佗的《五禽戏》与有12处,说明导引不仅对四肢部位的膝痛、消化系统的腹中,五官的耳目,甚至某些传染病的治疗有着密切关系。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也认为,西方现代的医疗体操实际上是从中国早期的体操传入欧洲演变而成的。所以,西方学者称呼中国是"医疗体操的祖国"。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