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北京科技报
《茉莉花开》与2006年最新电影《理发师》、《伊莎贝拉》等一致的是,导演侯咏希望运用年代的转移,展现出女性虽然会经历时间的磨砺(磨砺与茉莉是谐音,不知道是否是有意安排),但像花一样鲜亮美丽的心灵依旧会生生不息。
故事
那些花儿在磨砺中绽放
《茉莉花开》是一部反映一家三代女性的爱情与婚姻的故事,以独特视角展现了20世纪中国的历史变迁和女人的命运。
第一部分:茉,一个由经营着照相馆的单亲母亲养大的18岁少女,在遇到孟老板后一生的命运发生了改变,她成了明星,同时也怀上了孟老板的小孩。茉生下孩子不久就被抛弃了,失去了明星的光彩,她为这个私生女取名叫莉。那是上个世纪30年代旧上海的事。
第二部分:莉,一心要离开这个阴冷的家,嫁给了水泥厂工人邹杰,她决定生个小孩,但她偏偏不能生育,只能从福利院抱了一个女孩,取名叫花,莉对生活仍然极度不满,甚至怀疑自己的丈夫与养女有染,丈夫选择了卧轨自杀,莉精神分裂离家出走了。这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事。
第三部分:花,她找了个男友小杜,在结婚后怀孕,不久发现小杜有了外遇,她坚决地提出离婚并把小孩生了下来,这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事。
专家
破解坚强的心花最终会绽放
单看每一朵“花”,会有一种“开始的美丽随着荏苒时光而变得凋零萎靡”的颓废伤感,但如果你能开阔视野,纵观整部电影,我们不难发现导演正是用这些花儿来阐述经过“磨砺”的花儿最终会美丽的“绽放”,因为她们经过了年轮的洗礼,心灵变得坚强而隐忍,宽容而开放。
茉:淡定背后的虚荣与报复心理
身着代表大自然清新绿色旗袍、散发淡淡绿茶清香的茉,一出场便给人清新脱俗的感觉。但她由于对电影明星的狂热爱好,她认为,女性靠男人“捧”才会成名,才会幸福,因此,一味依靠男人的女性虚荣控制了她的整个心灵,在恍惚被男人欺骗那一刻,她才匆匆收拾行囊被动离开舒适的生活。
在离开时,导演用曾经鲜亮的“茉”在阳台上向离去的“茉”挥手告别,实际上预示着的仅仅是茉此时的心态仍然是在坠落下去,并没有做好积极面对人生的准备。
果然,回到自己家中的茉,将怨恨错误地强加到母亲身上,强烈的报复心遮蔽了她的眼睛,而忽略了对母亲的关爱。直到她承受了失去母亲沉痛的哀伤后,打了娘舅两耳光后,她那离去背影和抱住女儿的坚定,才让人们对这朵花儿经历住人生磨难而最终坚强起来而肃然起敬。
莉:家庭背景引发类偏狂性精神病
在母亲离去的背影同时,导演也为观众留下了悬念,也是影片启承转接的关键点———年幼莉看世界的眼睛。
与茉形成反差的是莉,她一出场导演便给予了戏剧性的台词“这颗红记长得多好,一定有好运在等着你,我们也跟着转运了。”为观众留下了一个思考的问题:“茉一家会因为莉的到来而改变吗?莉的命运会好吗?”人们期待着喜欢穿红色衣服的莉能够不像她母亲的命运那样悲惨。
然而,就在观众有所期待时,莉那双大眼睛却已经看到了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情:外婆的自杀,娘舅对母亲的凌辱。小时的家庭背景令她整日诚惶诚恐,心灵不再安定,再加之无法生育的创伤事件,她患上了类偏狂性精神病,产生了幻视幻听。她在冥冥中总是充满对母亲失去贞洁的恐慌,因此导致了对丈夫忠诚的不安……莉的猜疑有一定客观依据,有可以理解的原因,当她真正理解不再坚持时,丈夫却用选择自杀来表达了对莉的爱。
花:直面困难惟有坚强的心
其实第三章可以看做一部母亲的抉择科教片,章子怡成功示范了如何做一个孕妇和好妈妈,从固执坚定要把胎留住,到丈夫变心后她自力更生躺在床上做安胎操,及自行打的士演习到医院计算时间,配备好工具箱自己接生等。
第三章中的“花”,虽然没有了茉和莉那样华丽的外表,着装也变得平民化,从军装到简单的衬衫加毛背心。但花面对着相似的不幸,没有逃避也没有报复,而是选择了直面人生中遇到的所有困难,不偏执、不颓废,积极坚强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马桶位置的转移引发了对私密安全感的恐慌
马桶是本片的重要道具,昭示了人物命运流变之根源,也细腻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状态。
马桶是片中所谓解放前电影明星资产阶级和根正苗红工人阶级的巨大鸿沟的缩影,是他们婚姻的定时炸弹。
莉和邹杰新婚,娇生惯养的莉开始会顾及到丈夫和婆婆的面子,只是淡淡地表达了希望马桶放到房间外边的愿望。随着莉在婆婆家生活的不如意,婆婆杀伤力的语言,就在丈夫将马桶再次拎进卧室后,莉心理承受能力达到极限,一个马桶引发的战争终于爆发了。
在心理学上,马桶象征着私密性。马桶应该在它应该在的地方———厕所里,《茉莉花开》中却多次被拎到莉与丈夫的卧室里,莉感到自己的私密被打破,一种不安全感由弱及强。
心外说戏
章子怡很会把握人物心理
有人说,章子怡老是拉着脸,不会演戏,但其实我们从章子怡表演过的《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等片子里,可以看到她骨子里的任性倔强本色。
在《茉莉花开》中,她一人独饰演三角,心理表演分量增大。然而,每个人物内心情感丰富,章子怡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从扭捏着身体演唱“好一朵茉莉花”到做人流手术时发狂奔出,她将女性出现的各种心理演绎得非常到位。
“茉莉花”三代女人都因为缺乏父爱碰上负心汉而饱经折磨。阿茉对母亲的报复就是勾引继父;阿莉产生幻觉发病的部分更是入木三分;最后,花看到一朵“和睦美满家族”美丽花朵盛开时那满足的微笑,在心理上层层递进,显示出深厚的功力。
名词
解释类偏狂性精神病
偏执性精神病又名妄想性精神病。这是以妄想为中心的一组精神病,属于内因性精神病范畴。除妄想外,人格常保持完整,并有一定的工作及社会适应能力。偏执性精神病,临床上主要分偏执狂及类偏狂性精神病。
偏执狂者主要有不可动摇的、固定的系统性妄想,慢性演进,呈不易缓解的“持久性”。
类偏狂性精神病者也是以妄想为主,一般可伴有幻觉(以幻听、幻触为多见),但妄想结构不如偏执狂紧密,系统化程度较弱。人格也较完整;可保持一定的工作和生活能力。
偏执性精神病要与正常的猜疑相区别。猜疑有一定客观依据,或有可以理解的原因,经分析解释后不再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