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我们的孩子太脆弱,还是我们的家长太尽心。高考来临,家长比孩子更像上战场。每一次考分都在孩子和家长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在这样的家庭中,我们发现了一种怪现象。
有这样的孩子,他们越考越不自信。二模的分数出来了,分数虽然上去了,但名次却下来了。比比一模考试比自己差的同学,越来越不自信。问自己,是自己变傻了,还是同学更聪明了。不解、怀疑、自我贬低。一时没了自信。
我们知道对于在高考前的状态,多半孩子和家长都是越来越紧张的。而且,对于高考的过高期望也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偶有一次失败,就认为自己不行了。所以,往往我们会看见,在高二还学习不错的孩子,高三开始一次不如一次,进入恶循环。
仔细分析原因在于,自己对高考的定位上。我们知道,当孩子在高三的状态,很容易进入一个学习的“疲劳期”,而疲劳就会让人容易出错。所以,难免出现一两次低分。但是如果自己认为自己一定要考上清华北大,怎么能出现考试失败呢。这样就会越想越焦虑,怀疑自己,不信任自己下次能考好。
当然我们可以有一个高考的理想,努力去够。但也给自己一个说法,告诉自己疲劳期有时候是人不可抗拒的力量。及时调整心态和作息时间,相信自己能够在下一次考出好成绩。
同时,对于高考的结果,不作最好和最坏打算。想得过好,容易给每次考试产生不能失败的压力感;想到最坏,容易让人情绪低落、失去斗志。而只有坦然面对结果,才有可能争取下一次的成功。要想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关键在于自己怎么看,家长和孩子可以试着放轻松一点。
文章来源:北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