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揭秘-做个高智商的岁末花钱狂
2006-01-12
过年不花钱恐怕说不过去,商场打折完全不买也说不过去,发了奖金一分不花更说不过去。既然免不了花钱,免不了落入“商圈”,不妨放松心情,好好盘算盘算,争取以最少的钱买到最多最实用的东西。这是一个花钱的季节,同时也是一个绝佳的理财投资季,理财专家建议各家尽早制定新年财务预算,适当购入一些理财产品。
虽说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可走在大街上已经明显感觉到了春节的气氛:准备回家的人开始张罗年货,还在上班的也有点“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感觉,一边盘算着年终奖金有多少,一边计划着千奇百怪的“花钱方案”。毕竟到了年末,花钱的地方总是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多,加上精明的商家不遗余力地宣传造势,让本来就“人心不稳”的岁末市场显得更加热闹无比。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谁要是过分冷静和理智,反倒和欢快的气氛格格不入。
细数商家的促销办法,大多逃不过打折、返券、买××送××等数字游戏。大多数人都知道“卖的永远比买的精”这个道理,但看到他们这么费力地吆喝,相信不少人还是会心甘情愿地走进处处“美丽陷阱”,疯狂的还会跟着商家的节奏“渐入佳境”——该买的、不该买的全部收入囊中。疯狂过后冷静地计算一下才醒悟过来,原本以为占了大便宜,其实购价比平时还要高。
面对充满诱惑的市场,疯狂的消费行为比比皆是,“血拼”的结果也大相径庭。有人在疯狂中得到实惠,让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而有的人却完全不一样,“血拼”过后追悔莫及,买回的也是一堆中看不中用的东西。为什么会如此不一样,归根结底在于你是否具有善于发现的眼睛、精于计算的头脑和整套的实地作战经验。对此,有理财专家认为,疯狂购物无可厚非,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章法。
教训篇
疯狂购物其实基于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花最少的钱营造出最有春节特色的家。但一些看似实惠的消费,往往起到相反作用,检查一下,看看你有没有过类似的“愚蠢”行为呢?
狂积分为“礼品”
一些大商场和超市都有自己的会员卡,会员卡顾客可以参与积分,定期享受到低于标价的会员价格。往往到岁末时,商家都会打出“积满××分,赠送精美礼品”等宣传口号,所以不少会员看到自己的积分与规定差距不大,疯狂血拼攒足积分后才发现,礼品的分量和自己所花的钱相比,实在悬殊太大。
礼券流通受限
返券是最常见的岁末促销方法,虽然商家们的广告上写的返券数额一个高过一个,可是有的商场礼券并不能在全场范围内流通使用,而这一点在宣传广告中往往都会被放在最不起眼的位置,只有当你兴冲冲地拿着礼券准备交款时,才发现这该死的规矩,可钱都花出去了,想要回来没门。
捆绑买回过期货
捆绑消费是在超市中经常能看见的,“买*送*”更是超市促销时常用的宣传语,可是将快要过期的商品和正常商品捆绑在一起促销,却也蒙骗了不少人。
经验篇
精明的主妇绝非天生的,实战经验的积累往往更为重要,听听她们的战事汇报,也许会对初涉“大卖场”的你很有启发。
巧对“9”字尾
代表发言
黄丽娟,女,35岁,人力资源主管
很多商场返券都有一个额度的规定,要买满整数然后返一定的礼券。可是等你真正下定决心开始购物的时候就会发现,商品标价大都会是99、199、299元等,虽然只差一元钱,可按照商场的规定,这样返券最不划算。我一般会跟开票员商量,能否多开几元钱,如果行不通就买袜子或者小件商品,价格一定不超过20元,累计后再去交款,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得到返券金额。
实战演示
某商场买200元返206元
●预计购买清单:
羽绒服一件499元,预计可获返券412元;皮靴一双359元,预计可获返券206元;预计总花费858元,预计返券总额618元,总购买量为858+618= 1476元
●实际购买清单:
羽绒服一件499元;眼霜一瓶128元;皮靴一双359元;袜子三双48元;实际花费1004元,获券总额1030元,总购买量为1004+ 1030=2034元
●实战成果
多花了128+48=176元,实际购买力增加2034- 1476=558元
提前摸清价格
代表发言
Vivi,女,28岁,外企经理助理
我去的商场比较固定,是离我们单位近的那两家,中午吃完饭没事也去溜达一下,既可以消食,也能顺便看看商场有什么新的活动,最关注的还是商品价格,特别是那些自己中意的商品。部分商家打折促销活动,可能会采取先抬价,再打折的方法,商品经过这么一折腾,有的反倒比打折前还贵。提前留意能做到心中有数,辨清真伪。我的经验是:新品刚推出时的价格相对统一,应该以这个价格为基准,与打折时再做对比,划算不划算一目了然。
实战演示
●皮包原价326元,打折时标价436元,八折优惠后价格348元
升价:348-326=22
结论:当然不买
●羊绒衫原价1028元,打折时标价1032元,七折优惠后价格722元
降价:1028-722=310元
结论:此时不买,更待何时?
●加湿器原价478元,打折时标价600元,七折优惠后价格420元
升价:478-420=58
结论:如果需要可以购买
限时购最划算
代表发言
吴淑英,女,46岁,朝阳区某物业公司退休员工
平时最常去的地方就是超市,我们小区附近有两个大超市,经常搞一些让利促销活动,其中最受欢迎的是限时抢购。根据以往的经验,我认为此类促销基本属于零利润,完全是回报消费者的。这类活动次数不多,每次时间都控制在一小时之内,加上宣传规模不大,一般只印在店内的海报上,平时不注意很容易就错过了。我起得早,通常能赶上超市开门时的限时抢购,每次基本上都能“抢”回点东西。我的经验是:日用品能长时间存放,值得大批量抢购,但是食品和易变质的东西就不能盲目跟风。
实战演示
●卫生卷纸(20粒)原价28.9元/提,抢购价16元
抢购数目:4提
抢购理由:卫生纸耐放,而且是生活必需品,差价这么大,是不多见的实惠;实际花费64元,节约51.6元。
●干香菇原价19.6元/袋,抢购价:5元
抢购数目:10袋
抢购理由:烧菜、炖肉干香菇都是绝好的配菜,不仅有营养而且耐放;实际花费50元,节约146元。
■卖方提醒
分散购物时间
●李丹(贵友大厦女装部)
春节期间各大商场促销方案都以打折和返券为主。
很多人对返券的印象不好,觉得是强制消费。其实我觉得返券能给消费者带来实惠。比如:可以几个人一起消费或全家行动,这样消费后返的券可以让别人使用,等于几个人分摊了购物成本。购买之前,首先要将几个人想买的东西统计下来,各自看好价格,计算得出最佳的购买次序,以获取最大的礼券。
另外,建议顾客分散购物时间,周六周日商场人流量特别大,不管是返券还是交钱都很耗时,在人员拥挤的情况下,不容易对清账目,周一至周五商场比较冷清,下班后的几个小时可充分利用。
需要的商品才换购
●周晓艳(华普超市食品部)
碰上超市的限时促销,很多顾客不管什么东西都大量购进,其实我觉得食品类的商品并不适合多买,过了保质期扔掉反而造成更大的浪费。
另外,有些商品出厂时会附带小礼品,饮品类的多数送杯子或杯垫,有些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只要喜欢上小礼品,就不惜高价购买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结果等于花大钱买了一个不值钱的小礼品。有时候,超市还会有换购活动,消费满多少元,加一定的数额就可换购别的商品。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换购前应先向服务台咨询换购的商品种类,如果不是需要的,没有必要消费满规定的限额。
■买方提醒
积分礼品不值钱
●文静(女,31岁,网站编辑)
我在商场办了会员卡后,企划部门会随时寄来最新的优惠信息,而且告知我的积分有多少。最近又收到信息,说是积分满2000就可获赠精美礼品,我花了差不多800元积满了2000分,可所谓的精美礼品是挂历,根本值不了几个钱。
生产日期要细看
●刘鑫(男,44岁,公交司机)
我们家孩子喜欢喝酸奶,最近我去超市,看到他喜欢喝的那个牌子正促销,买十送二,价格只比平时贵5毛,当时一高兴就没注意生产日期,以为捡了个大便宜,一下子买了很多。结果第三天就发现其中一袋味道有点怪,看完生产日期才知道,酸奶刚好过期了。这下我算是明白了,捆绑销售的是快要过期的酸奶。
化妆品不能用券买
●孙瑞阳(女,35岁,公关公司经理)
一家商场“满150元返150元”,我买东西总共花了300多元,返了300元的券,当时想着全部买成化妆品还是蛮合算的。结果问了好几家,都说不参加活动,最后只好又买了一件衣服。如果提前让我知道化妆品专柜不参加活动,我肯定不花钱了。
■专家说法
春节理财忙中不乱
建立预算项目表、制定长期理财规划、准备充分的应急金
●林峰北京万恒理财咨询事务所理财顾问
快到年终,开销的项目越来越多,不少人都将消费作为这个春节前的主打项目,从而疏忽了对家庭财务的打理。其实,岁末由于有了年终奖、各种分红的额外收入,选在这个时候合理对家庭的资金进行规划分配,选好投资品种对新的一年家庭财务规划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我个人认为岁末打理家庭财务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建立预算项目表,合理分配年终收支。
春节期间的开销很大,走亲访友、外出旅游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将春节期间的开销做一个初步的估算,既可以对年终各项收入进行合理的分配,也能避免因商家的各种促销活动而导致的盲目消费,科学合理的消费本身就等同于投资获得的收益。
第二,选择投资工具,制定长期理财规划。
既然是投资就会有风险,怎样根据自身家庭风险的承受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投资工具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金融市场上已有的投资工具有基金、国债、保险、股票、外汇等等,这个时候请专业的理财人士进行合理规划是很有必要的。
第三,增大现金流量,准备充分的应急金。
过年各种花销较大,再加上假期时间长,一些突发事件很有可能发生,因此春节期间增大现金流量、准备充分的应急金是很有必要的。一般来说,应急金应是3-6个月的家庭月收入。
来源:新京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