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这次遇险的都不是专业的探险者,而是以都市白领或学生为主的业余人群。临床心理学告诉我们,快节奏重负荷的学习和工作,会让压力积累起来,导致焦虑等心理问题,解决的惟一方法就是释放压力。而探险活动能够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和交感神经的活动,使人感到身心舒畅、压力尽除。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的探险心理是与生俱来的:从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开始,生命就有探寻未知世界的能力,这样才有机会发现更适宜的生存环境。随着生物的不断进化,这种能力也不断加强。心理学有一个经典实验:将小白鼠放在一个有高压电隔栅(有刺激但不足以致死)的笼子里,小白鼠在隔栅的这一半,食物、水或异性放在另一半。看小白鼠撞击隔栅的频率,就可以考察饿、渴、性等动机的强度。结果发现,即使隔栅对面什么都没有,小白鼠有时也会冒着被电击的代价试图冲到另一半去,这证明了哺乳类动物有着探索陌生环境的动机。 探险是人类的本能。当有时间和有能力的时候,每个人都想探索陌生的环境。这种动机倒不见得是为了找到什么更适宜的生存环境,而是为了释放压力和体验征服自然的快感。 除了心理因素之外,现在黄金周各景点人山人海,许多人不得不拓宽渠道,到那些人迹罕至的高山、荒漠去满足放松的愿望。 然而,正如我们所知,“探险”自然有其“风险”在内,这种风险就是天气、环境和自己体力的不确定性。要将探险游的风险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就要在“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做足功夫才行。 第一,出行前务必充分收集当地的天气情况,除了天气预报之外,还要向当地居民打听清楚一年中的发水季节、封山季节、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等信息。 第二,到达后,要向当地居民详细了解地形地貌,记下当地警方的联系方式,并告知家人或当地人自己的行进路线,以备万一,同时还要注意携带通讯和定位设施。 第三,要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把握,有恐高症的别登山,不会游泳的别漂流。在正式出行前一个月,就应多去健身房锻炼一下肌肉和心肺功能,至少做上一个月的准备才行。此外,还要备齐常用的药品和纱布、剪刀等外科设备。 “探险”不是为了行险,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享受到“有惊无险”的刺激和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