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的依恋
2006-05-19

     许多孤独症儿童可能喜欢某些普通玩具,像玩偶或者玩具熊等,但他们也可能对一些怪异的东西有特殊依恋,如一段细绳,一片树叶子,一张照片的底片,或者一些有形的东西,可能是一些小东西的"收藏家",例如空白的去污粉盒子,罐头盒、塑料瓶,他们会竭尽全力去增加他们的收藏量,并似乎从中得到一种舒适愉快,如:有个孤独症的儿童喜欢收藏旧罐头盒,他常常从商店的货架上抓取罐头,而且只要有机会他甚至跑到别人的房子里去找旧罐头盒。

    在幼儿期,随着言语的发展和经验的丰富,2-3岁儿童的想像力也逐渐发展起来,但这个时期儿童的思维还离不开事物的形象,思维具有直觉形象性,主要集中表现在游戏中,如通过象征性游戏(过家家、办"托儿所"等)和创造性游戏(如用积木搭房子、角色游戏等),在游戏活动中通过对玩具的想象而获得满足,完成现实活动。正常儿童除了喜欢普通的玩具,如:积木、小布姓娃、车辆、七巧板、各色彩笔等,也可能将许多各式各样的小东西视为珍宝,如收集小纸片、木头块、粉笔头、小铁钉、小石子、小煤块、小果核、细铁丝等等,这些小杂物,一到正常儿童手里,就变得生趣盎然,玩得津津有味。

    他们可能用这些小杂物玩各种花样,粉笔头当汽车,小木块做房子,小铁钉可能是一尊大炮,总之千变万化,意味无穷,这些想像是正常儿童创造思维的体现。

    而孤独症的儿童缺乏创造性思维,想像的形象比较贫乏、零碎、内容较单调,因此,他们只能将这些小的杂物进行收藏,不会进行想像性的玩耍。有的患儿表现特殊的古怪的接触方式,有的患儿不论给他们食物或非食物,接过来都先闻一闻,一位患儿当别人走后要闻别人刚坐过的凳子,抱着闻别人的袜子,有的以体验动感为快,如着迷于看快速翻动的书面,要求反复地坐快速行进的火车、汽车等等。

文章来源:孤独症康复园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