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是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是肺部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的连续性过程。
正常的呼吸:
正常呼吸率随不同年龄而有不同次数:
初生儿:每分钟约30-50次
一岁 :每分钟约20-30次
成人 :每分钟约16-20次
老人 :每分钟约14-16次
检查呼吸的方法:
— 用物准备:
有秒针的表
记录簿
笔
— 施行程序:
照料者可在检查脉搏后手部仍继续作诊脉姿势,但眼注视受照料者胸部,注意其起伏次数,
即为呼吸次数。注意一分钟内有若干次起伏。
(因呼吸受情绪及意志影响,故尽可能使受照料者在一舒适松弛及不察觉之情况下检查呼吸。)
血压(Blood Pressure)
— 体温过高的定义和症状:
·乃指体温高于正常值0.60C以下的现象。
·体温过高有下列的症状
a)感觉热、口渴、口干、头痛、全身疲倦。
b)皮肤干燥或多汗,体温上升。
c)食欲下降,甚至有恶心。
— 体温过高处理原则
·使受照料者感到凉快舒适。
例如使用风扇和打开窗户使空气流动,但要注意预防受照料者着凉。
·多进水份或流质,并给予口腔护理。
·按情况给予冰垫、冷湿敷或温水擦浴以助降温。
·服用医生处方的退热药物。
·频密地注意体温变化,例如每两小时量度一次,以评估受照料者的体温进展情况。
— 其他的退热法
当受照料者有体温过高时,除使环境之空气流通,减少衣服被铺或给予冰垫外,尚可运用下列的措施以
助退热:
冷湿敷:
—作用:降低体温。
—用物准备:小毛巾、手帕或大纱布
小冰块放于盛器内
— 施行程序:
·将小毛巾、手帕或大纱布折成小块并放置于有冰块之盆内。
·将小毛巾或手帕两端拿起扭干置放在受照料者的前额上。
·当冰冷小毛巾失去效用时应即更换。重覆此程序三至四次后便要停止冷湿敷, 避免局部皮肤过度受
冷。
·再检查体温以评估降温之效果。
·记录冷湿敷后之体温度数。
温水擦浴:
— 作用:能快速地降低受照料者的体温。
— 原理:身体的热籍着与温水的接触而传导出,而又藉着保留水点于皮肤上让水份蒸发,使身体的热藉
着对流而散失。
—用物准备: 一盆温度约摄氏30-320C的水
小毛巾或海绵4-6块
冷湿敷一块
大毛巾三条(其中最好有两条大毛巾被)
检查体温之用品。
—施行程序:
·先测量受照料者之体温以作为擦浴后效果的评价。
·将大毛巾或大毛被分别盖在受照料者身上及垫于其身下,并为其脱去衣服及避免不必要的暴露。
·放置一已预备之冷湿敷于受照料者额上。
·用湿有温水之小毛巾分别置于双腋及双掌内,然后另用湿有温水的小毛巾轻擦拭上肢,然后将小毛巾
放回温水内待用;如此重覆施行7-10次。
·更换另一盆温水,轻擦拭胸部及下肢,当轻擦下肢时先置湿毛巾于腹股沟;同样得覆施行7-10次。
·按需要更换温水,轻擦背部,及用大毛巾抹干身体。
·协助受照料者穿回衣服,安顿舒适,及收拾各物。
·十分钟后为受照料者检查体温,记录和评估效果。
a)当抹干受照料者的身体时,需用轻拭法,以免加速热量的产生。
b)应避免多次的转动受照料者至疲倦及不适。
c)在整个过程中,要小心观察受照料者的情况,若有面色青白,发绀出汗、呼吸不规则或申诉心跳时,
当立刻停止温水擦浴,并为受照料者抹干全身,盖护其身以保温暖。
d)温水擦浴后体温下降约为10C已足够,因体温会于数小时内渐渐地继续下降。
体温过低
—体温过低的定义和症状
·乃指体温低于350C以下的现象。
·体温过低常见于早产儿或全身衰竭的危重受照料者或受照料者长时间处身于低温严寒的环境中而保暖
措施不适当等情况。
—体温过低的处理原则:
·使受照料者设法获行体温之慢慢提升。
例如提高室温并保持在240C-260C为宜。
使用热水袋保暖,但温度不可过高,以防烫伤。
·给予可保暖的寝具与衣物。
例如厚棉被褥,电毯,轻便而不至穿得太多的衣服,围巾等。
·避免身体长时间直接接触到冷空气。
例如置身于室内环境并加上暖炉或中央暖气系统。
不论入浴或清洗,都应将身体水分完全擦干。
·增加食物份量和注意营养以吸取热量。
例如避免受饥和食热量较多的食品。
进食温热的东西。
·避免长时间缺乏适量的活动。
例如选择温暖的中午时间到户外散步,鼓厉进行适当运动。
·频密地注意体温变化。
例如每两小时量度一次,以评估受照料者的体温进展情况。
文章来源:香港圣约翰救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