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种早餐行为不科学(图)
2006-04-29

  文章来源:sohu健康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享受一顿营养均衡的早餐对于精力充沛的开始一天的生活是很必要的。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多元化,有太多的人把早餐看成可有可无,甚至根本不吃早餐。相关专家指出,忽视早餐的做法有很大的健康隐患。

类型一:不吃早餐

     人早上起床后,一般都是约10个小时左右没有进餐,胃处于空虚状态,血糖水平降低。开始活动后,大脑与肌肉消耗糖,血糖水平会继续下降。这时如果还不进餐,体内就没有足够的血糖可供消耗,严重的会出现低血糖,而人体会感到精神不振、倦怠、疲劳、反应迟钝。

 http://www.gcon.jp/images/61838-P3.jpg

类型二:剩饭菜做早餐

      剩饭菜隔夜后,蔬菜可能产生亚硝酸,如果吃进去对人体健康是不利的。

  建议:剩的蔬菜尽量别再吃;把剩余的其他食物做早餐,一定要保存好,以免变质,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要加热透。

   http://hz.wsxq.com/upload/xqimg/20051113185936734.jpg

类型三:快餐式早餐

     高热量的早餐再配低热量的午餐和晚餐,脂肪容易囤积。不过这种西式早餐存在营养不均衡的问题,热量比较高,而往往缺乏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营养。

   建议:选择西式快餐做早餐做好再加上水果或蔬菜汤等,以维持营养均衡,保证各种营养素的摄入

   http://www.beijingwindow.com/upfile/20054/200541249902999.jpg

类型四:油条+豆浆

     油条是高温油炸食品,另外像烧饼、蛋饼、煎饺等也都有油脂偏高的问题。高温油炸很容易破坏营养素,而且长期实用还可能致癌;油条的热量也比较高,油脂也难消化,再加上豆浆也属于中脂性食品,这种组合的油脂量明显偏高。

   建议:早餐一定要有蔬菜或者水果,豆浆油条最好少吃,一星期不宜超过一次,而且当天的中午和晚餐必须尽量清淡,不要再吃炸、煎、炒的食物,并多补充蔬菜
http://www.tuckshop.cn/SHOP/images_shop/2006-01-01/xDT2006161219498.jpg

类型五:靠零食充饥

     许多零食以干食为主,而且是谷类比较多,但很少有优质蛋白。因为人体经过一夜睡眠消耗了大量的水分和营养,清晨已处于半脱水状态,且各种消化液分泌不足,吃干食会难以吞咽,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也不利。单纯以谷物食品和面包为主的早餐会导致人在一天中精力不足。因为碳水化合物虽然使人在短时间内充满能量,但很快会再次感到饥饿,临近中午时血糖水平会明显下降。另外,如果早餐以零食为主,也不能够给身体补充足够的营养素。 

   建议:不宜以零食代替早餐,尤其不要吃太多的干食。如果当天的早餐太干可以加上一根黄瓜。

 http://biz.veryeast.cn/uppic/2005-2/2005218124730866.jpg

类型六:边走边吃

     边走边吃对肠胃健康不利。不利于消化和吸收;另外,街头食品往往存在卫生隐患,有可能病从口入。

   建议:如果选择街边摊食品做早餐,一是要注意卫生,二是最好买回家或者到单位吃
   http://eat.sg.com.cn/uploadimg/200602/00006140.jpg

类型七:不吃主食

     这种早餐缺少碳水化合物,时间长了可能造成营养不良。另外,酸奶是不能空腹喝的,西红柿、香蕉、雪花梨、李子、杏等口味上呈酸性的水果和粗纤维的水果,也都不宜空腹吃

   建议:应该增加面包、馒头等主食,这类谷类食物可以使人体得到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还有利于牛奶的吸收

文章来源:搜狐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