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下午,由解放军四六三医院和沈河区行知小学联合创办的辽宁首家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基地正式启动。根据协议,医院将为行知小学每名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对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进行及时的干预和治疗,并帮助老师和学生家长建立和掌握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和方法。
早期干预避免悲剧
今年3月,在北京发生了一起儿子被父亲活活打死的悲剧。望子成龙的父亲被老师告知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上课捣乱、考试交白卷后,恼羞成怒,回家后将孩子暴打一顿,儿子不服气,洗漱时故意把水声弄得很大,惹得父亲更加暴怒,又拿晾衣杆狂打儿子,直至把晾衣杆打折,半夜,儿子经抢救无效死亡。四六三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儿童心理门诊主任王洪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看到这个新闻后,许多心理工作者都很痛心,因为根据分析,这个孩子的行为很可能是因为多动症造成的,如果孩子的父亲和老师能够早些认识到孩子的异常反应,求助于医务工作者或利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教育,完全可以避免这一悲剧。
王洪说,临床经验表明,许多成人的心理问题的最初形成大都是在青春期。青春期是一个人心理和生理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但也是各种矛盾冲突特别激烈的阶段。由于这个时期的青少年第二性征出现,他们自我感觉已经是成人了,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又不能成熟地处理问题。同时,家长也把他们当作孩子,没有注意到他们心理和生理变化。如果青少年不能处理好种种冲突和矛盾,就会为今后的成长埋下心理阴影。如果能够在青春期来临之前,就进行早期干预,防患于未然,那么孩子们就会安全地度过青春期。王洪说,根据数据统计,我国情绪和行为有问题的儿童大约能有3000万个,作为研究儿童心理健康的医务工作者,她一直希望能够做一些早期干预等方面的工作。
捣乱的学生有可能是有病的孩子
王洪说,一些孩子出现上课不遵守纪律,伙伴关系不好,和家长、老师对着干,不能按老师要求完成功课等异常现象,有的时候就是因为心理出现了问题。而大多数的家长甚至老师都没有认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盲目地进行管教,她一直希望能够建立这样一个医院———家长———学校组成的绿色通道,保证孩子的心灵健康地成长。她的想法和沈河区行知小学一拍即合,双方于是创办了辽宁首家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给行知小学每名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为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进行跟踪和干预,让教育和医疗结合起来,使孩子们的心灵健康成长。
通过班主任摸底,一些有学习困难、课堂纪律不好、完成作业拖拉等问题的学生被反映出来,医务工作者又对这部分孩子进行测评,然后逐一找到家长老师进行访谈,找到问题的症结,对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进行干预,并把整个过程记录在心理档案中。
王洪说,在访谈中发现有些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心理有问题,就认为是多动症,其实,这个看法也是不对的,多动症只是心理疾病的一种。我省暂时还没有关于多动症的发病率的统计,在湖南大约为4%—10%,在表现上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冲动型,多动,和同学老师交往时情绪容易失控,人际关系处理不好;一种是注意力障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按老师要求完成作业;还有一种为前两种的混合型。
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老师、家长要付出更多的关心,除了治疗之外,更要多掌握心理卫生知识,因为老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话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王洪说,在她的患者中,有个年轻人就是因为小时候上学一个老师说他笨,他就开始自暴自弃,仇视老师,最后发展到不上学,不上班,出现反社会心理,如果在儿童期,老师和家长能够早些发现问题,那么他的一生也许就会重新改写。她强调,心理疾病是越早发现越好治疗,孩子心理健康,就会充分发挥出潜能,能够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多关心孩子心里想什么
王洪说,由于孩子不能清楚地用语言表达感受,所以他们通常用行为表现他们的情感。在诊室里,她常发现许多孩子做过各项身体检查,没发现任何疾病,但他们就是说肚子疼、头疼,实际上这往往就是他们出现了心理困扰和情绪障碍。作为父母,要多关心孩子的想法,多倾听,多理解,尤其不能把自己的负性情绪带给孩子。“其实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就会有一个问题家庭。”
文章来源:辽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