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杰:慈悲没有国籍
2009年6月25日 来源:凤凰博客 博主-无尽灯楼
说明:
(中间是李连杰独创的“健身带”,他说不仅可以运动时用,还可以作为时尚的装饰,随时带在身边,提醒自己,就像出家人随时拿着念珠一样。)
我一直是李连杰的“粉丝”,从崇拜他的少林武功,到钦佩他的壹基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李连杰,感觉他健谈,表情丰富,信念坚定,态度亲和。直视他的眼睛的时候,我看到的不是习武人的那种犀利桀骜,而是慈悲,一种藏在笑意后面的悲悯。
谈话持续了四十五分钟,我在最后专门问了他为什么会皈依佛教的问题。他认真地解答,佛教认识很明晰,他强调是经历生死(海啸灾难)后的觉醒,我深以为然。这段视频,凤凰网华人佛教已经播出,有人看过后,问我为什么不问李连杰有没有想过出家。其实这样的问题对于信佛人来说没有什么意义,以我的经验,信佛的人,多多少少都是做过出家梦的。对话结束后,壹基金合作发展部的袁静小姐说:李连杰现在最关心的只有两件事情——信佛和壹基金。演艺的方面,完全不去操心。从艺人到慈善家,这样的转变,不是身份的,而是精神的。
最近媒体热议李连杰是否加入新加坡籍。我想,慈悲没有国籍。如是而已。
附:《时尚男健》2009年6月号文——心体谐一新境界
一位是德高望重的出家人,本刊2008年6月号曾刊登对他的专访《宗舜:平常心是道》,一位是名满天下的艺术家、慈善家,本刊2004年11月曾刊登对他的专访《李连杰:武打与禅宗》。这次MH把他们请在一起,听听两位大师对宗教、慈善和健身的感言。
心体谐一新境界
——一次关于身体与心灵的对话
对话人:宗舜法师,1967年生。出家人,现任苏州戒幢佛学研究所研究部主任,西园寺副寺,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对话人:李连杰,1963年生。慈善家、演员。
(说明:以下文字根据录音整理,《时尚男健》上刊登的时候略有前后次序和字句的调整)
宗舜:李先生您好,你刚参加完世界佛教论坛的开幕式,我看到了你在开幕式上走红地毯的镜头。从艺这么多年,可以说红地毯走了无数,那您觉得参加佛教论坛走这么一个红地毯跟平时走红地毯有什么区别呢?
李连杰:对,红地毯走过很多次,但佛教论坛比较庄严。因为大家有诵经、有念阿弥陀佛、还有鲜花,我觉得特别有一种很神圣一种很有责任有很大信念的感觉。
宗舜:名人是佛教论坛的一个看点。从佛教角度来说,当然大家都是比较崇拜高僧大德的,但是有明星的参与,好像会让佛教论坛的风景特别的亮丽。您觉得名人对佛教来说会有什么帮助呢?
李连杰:佛教的一个理念是众生平等,所以不管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职业是什么,这个可能是演员,那个可能是企业家,只要他们对人生离苦得乐有很深的了解,那就是一样的。只不过我们很多人对佛教的了解并不多,大家的焦点比较关注出家众,脱掉所有的外衣,就不分出家和在家了,我认识很多的在家人对佛教有很深的研究。
宗舜:我看到凤凰网播出的的一段视频,是您3月28号参加2008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的一段感言,当时您说,中国会一直很强盛的,但是你希望年轻人要学会扮演一个有责任的世界公民的角色。您觉得现在大家,尤其是年轻人,在思想、精神、肉体这三个层面是不是存在一些不够协调不够和谐的状态?或者说有点身心分离。
李连杰:是有一点偏差。我们看中国近代百年的历史:头50年是在战乱,建国后一开始大家比较偏重精神层面,后来又偏重物质层面,所以我们一直没有找到一个物质和精神的平衡点。所以我觉得,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渐强大,在未来30年大家都觉得中国会由一个发展中国家变成一个强国。强国到底强在哪里?如果我们只是物质的强大,那么我觉得不完美。我们国家文化强调的是中道,不偏激,不极物质也不极精神。“中道”要求我们要很自信,不管在经济上还是在精神层面上,都要能为人类的大家庭做些什么,这个才是我一直希望能够推动的。我们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我们都要彼此的尊重。这个世界才会和谐。再比如我和阿迪达斯合作的无极系列,我们提出的是“心体谐一”,是要你从里到外,从物质到精神,从身体到思维,都能达到和谐的状态。
宗舜:我觉得这四个字包含着非常深的东方哲学的内涵。可以说每一个东方哲学,不管是道家还是佛家乃至其他,都可以在这个里面做很多的诠释。这个概念的提出,您当时是有个什么样的构想?
李连杰:可能你也知道我从1997年开始修行,作为一个修行者我一直在学习如何去找到“1”而不是“2”。当我们任何东西发生在“2”的世界里,相对地我们就会有摩擦,我们就会有不和谐。不管小至一个家庭,大至一个城市一个国家都是一样。我一直在寻找“1”,我在西方看到很多锻炼身体的人,在繁忙的都市里工作,工作完后就在跑步机上不停地跑步。我经常观察,看他们的脸然后看他们的内心。我就想,我们是重在肌肉锻炼呢、还是应该调整我们内心和肌肉进入同一个状态里面?因为就我所知,在愤怒或惆怅时,或者被老板训斥后、夫妻之间吵架后,这时去锻炼肌肉,可能会引起负面的血液循环,以致毒素进入血液会加快。
宗舜:锻炼的效果适得其反。
李连杰: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大家不要只注重肌肉,却对心理方面较少关注。我和阿迪达斯团队合作之后,他们也认同我的说法,他们一直希望全世界的人类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我给他们再补充一条:在健康肌肉的基础上,把健康的内心世界也建立出来。身体的机能和心理的平衡,不光是物质和生命的平衡,其实还有另外的一个内在的平衡:每一年因为心理问题从而自杀的人总数已经超过自然灾害等所有意外的人。很多人并不缺钱,并不缺物质,只是面对大量的信息、大量的工作压力和大都市竞争,他们忧郁了。他们每天打着电脑,面对着压力,以前的人工作8小时,现在不同了,电脑和手机让大家的工作时间从8小时延长到14小时16小时都有。是这些压力造成心理的疾病。所以我希望把东方的心和西方的体,心体合一的状况下达到一个平衡,然后再去面对世界,我觉得佛家有一个心态就是,正面的我欢喜面对,负面的我也欢喜面对,因为我知道克服负面的才能把正面的保持长久一点。
宗舜:那么我想了解李先生您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和压力,去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化解呢?或者说有什么具体的窍门?
李连杰:佛教的一个观点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看事物的整体而不能看单一面。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汽车,我们攒了钱去买了汽车。买了之后我们就会有正面的希望,比如可以带着朋友听着音乐去郊游。享受有车的快乐,这个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但它并不全面。因为有了车之后我们还要面对塞车、油价上涨、养路费等等问题,你还有可能去撞人,别人也有机会撞到你。其实这一个因缘全都具备,但我们只希望正面的好的发生。“负面的不应当嘛,没有理由啊,我怎么这么倒霉?”如果我们对事物没有一个全盘的了解,我们就认为负面的一切都是不应当的。所以我觉得,对于今天的我来讲没有什么负面。下雨我就享受下雨,有阳光我就享受阳光。随着我对生命的了解、修行的深入,负面的情绪会越来越少。可以说,我总在一种心体谐一、一种很阳光的状态里。
宗舜:我理解这个,从佛教来讲,它是一种慈悲的状态。慈悲就是说,以修行心为自己的心,把自己和众生融为一体。用自己最大的包容心去看待别人,善待别人。所以这样就不会出现人我是非的对立。这次是我和李先生第一次见面,过去也看过您的很多电影,包括您2008年演的《木乃伊3》我也看过,我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就是看到您眼睛的时候,我觉得它不是一个从小习武的人惯有的那种凌厉或者锋锐给人压迫的感觉,而是一种充满了慈悲,甚至带着一种卑恭怜悯的一种情怀。那么我就联想到您的“一基金”。一个人,一块钱,一个月就等于一个大家庭,我们注意到是一个大家庭,为什么把家庭放在等号后面?
李连杰:我怎么样去找到一个人类共同的“1”,而不是”2”,我第一个找到的“1”就是人类,当我说我是人类的时候,没有人会去否定。第二个就是我们人类的家,我们不管是在非洲最小的连语言都没有的村落,还是在文明高度发达的城市,众生对家的那种执着都很大。“我干嘛要努力工作,我要照顾家庭照顾儿女啊”,“为何那么勤奋,因为要把这个家保护好”。家是我们都很认同的东西。如果从另一个星球去看地球,地球是宇宙当中的一个家,这个家庭里住着什么?人类。怎么去照顾人类这个家,所以医疗、健康、环保这些东西就特别重要,没有任何一个疾病它是到只到这个国家而不到那个国家的。
宗舜:其实这种一个家的概念其实可以从某种意义上理解成为是一份共同的大爱,一份共同的慈悲。
李连杰:人类用的单词语言是很有限的。家这个词,可以是个人的家,稍微放大一点可能是一个集体,可能是一个城市,也可能是一个国家。你再把它再放大了说就是人类,就是地球。
宗舜:“心体谐一,没有不可能”——没有不可能,可能感觉上比较狂妄,但是有一句话叫“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两句话真是遥相呼应,互相应证。您认为这个“没有不可能”它应该包括那些点呢?
李连杰:在我理解的世界里,没有不可能就包含正面和负面。我的观念就是,勇敢的面对人类大家庭所有的事情。正面的负面的我们都要去面对,都要去战胜。正面的事可能发生,负面的事同样可能发生。
宗舜:李先生,我知道武极还有一系列的健身课程,你是怎么来设计的?
李连杰:这次我和阿迪达斯共同推出的“无极”包括四大部分,这也是藏传佛教对生命的看法:第一部分是风,即所有的呼吸,它推动内脏的运作;第二部分是水,所有的体液都归于它;第三部分是火,即温度、血压归于它;第四部分是土,骨骼、肌肉归于它;最后这四大元素归为“一”,即身体、内心、自然归为一体,我们应该用这种整体概念的心态对待家庭和工作。我认为它非常有普及性,适用于任何人群。没有人会否认人拥有这四个元素。
宗舜:最重要的这四个元素要协调,归为一体,即谐一。比如火大了,人就会发热;水大了,人就会水肿。
李连杰:其实中国几千年文化历史也是一样的。道家讲阴阳协调;中医有五行的相生相克;我们所说的和谐,不仅仅是家庭和社会的和谐,还应该是内在身体、体能、心灵都要和谐。在这个时代,我们推出这一概念,是具有多重意思的。比如这个腰带,就如同修行者的念珠时刻提醒我们正在修行。对于我来说,它还在时刻提醒我不能犯五戒。有人也许不理解,那我举个例子:结婚为什么要带戒指?它是在不断提醒我们对婚姻的承诺。这个腰带也是如此,我希望无论在哪里,它时刻提醒我要照顾自己的身体,只有自己身体好了才能更好的照顾太太、孩子和工作。另外同时也提醒其他人。它是一种信物或说是一种信念。在藏传佛教,禅定时有“禅定带“,它用来维持姿势、不让你松懈。所以我们希望,这个腰带不仅在体能训练上有作用,而且在心灵修炼上也能起到作用,在传递友谊、传递信念上面起到多重的作用。
宗舜:我们都知道您学修已经有10多年了,但还是有很多朋友很好奇也很关心,当初是出于一种什么姻缘促使您皈依佛教呢?
李连杰:其实一直以来我对宗教都是有一种亲切感的,原因我不知道。1997年,我34岁。那时我对生命、对物质都有一定的基本保障了,不会为一日三餐和工作发愁了。我看到周围很多人,几十甚至上百亿的身价,他们却很痛苦和着急。他们在着急什么呢?也看到了身边很多朋友为几千、几万、几十万到几百万着急,都在同样的着急,我不知为何?我开始思考生命。第一关注是什么?是“情”,所有人都希望开心。第二是我们没有安全感。小孩子没有安全感会哭,之后父母就会抱他。他便知道了,原来哭是有用的,叫爸爸妈妈就会有人来保护我。情就是这样产生的。到了我们3、4岁时,“情”之后就是“名”了。要上出名的幼儿园,考什么都要第一名,心目中被大人灌输的“名”是如此的重要。“名”会一直伴随我们成长,重点中学,有名的大学,大公司,好的职务等等。到了一定年龄,我们走向社会,有了“名”是不够的。我们开始追求“利”,因为“利”才是最实惠的。到了30多岁,我们会感到有利也不够,还需要有“权”。因为有了权会得到更多的利和名。但是如果我们一直渴望这种增长,用外在的力量来保障内心的快乐,可能最后到人生结束,我们仍然不觉得自己最有名、最有利、最有权。那时我开始思考,谁能告诉我答案?我发现了一个人,2500年前,他是一个王子,他拥有人类追求的四样东西:情、名、利、权,在今天的要求来看,他应该达到了最满意和完美的状态。他的痛苦是什么呢?他不能解决生老病死。所以他放弃了我们认为的可以保障快乐、幸福、安全的生活,苦行6年,找到了一个真正让人快乐的方法。这个方法,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上,影响了很多人,不仅仅是一些迷信者,还有科学家,哲学家等等。我开始修行,发现可以有很多角度来看生命。一路走下来,到了2004年时候,我已经很快乐了,那时我也策划要做一些事情了。我希望可以把这种快乐和别人分享。那时我不缺钱也不缺名,但做这件事情需要一定勇气的。也是在那一年,你也知道的,我遇到海啸,一年之中我有三次接近死亡,三次和死亡的擦身而过,让我觉得不要再等了,也让我不再有恐惧了。开始想一些方法来回馈社会,分享这种经验。我不会教你任何,无论是武术还是对生命的见解。我不是一个好的老师,但是我愿意和大家分享。我只希望大家都身体好,心情快乐。一点点一点点放大,就会让我们拥有一个更和谐的人类大家庭。
宗舜:我想请您解释一下您设计的那个Logo,它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图形。
李连杰:我把一些概念讲给我们的设计团队,于是大家创造了这个图案。它拥有东西方的多重文化。第一眼,它有些像繁体字“無”,意思是空或没有的意思。再看,它是一个八卦的天地,就是说从没有到有天地。有了天地后我们有了人,中间是我英文名字——Jet.Li的缩写。这三条则是我的合作伙伴阿迪达斯的标志。从没有到有了天地之后到有了人到公司的这样一个Logo。很多的含义放在这样一个小Logo里,可以说是含有很多东西方文化。
宗舜:我觉得李先生从一个习武者,到一个电影巨星再到一个慈善家,所做的事情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的传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和我们做健康杂志相比是换了一种形式。
李连杰:为什么我们政府提出了和谐?基本上是一种我们几千年文化的一个中心价值观。无论是道教、佛家或者儒家,都在说一个点,就是人和自然的和谐。那么社会的和谐就是减少战争。其实我们这个包装真正想做的就是传递一种和谐的概念,希望大家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