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春向党,奔赴山河。
对于我来说,三下乡是一次全面提升自己综合素质的过程,牢牢抓住机会提升自己,为乡村知识文化建设奉献自己的价值,同更多的人分享经验,学习更优秀的人。破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走过的地方多了,结识的人多了,自然会学到不一样的知识,换个角度看看世界, 世界会完全不同。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更有意义的事业中去,才有可能创造出更好的价值,三下乡是一次新的征程,新的挑战,前方充满未知,身后是过往,牢记初心使命,希望今后的自己能让自己更满意。2021年7月17日我正式开启我的第一次三下乡活动——“共同黔进·民族团结”宣讲团通过走进基层的方式,深入了解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用自身行动落实牢记吃苦在前的历史使命,时时刻刻勉励自己,认认真真学习,刻刻苦苦做事,回望过往的奋斗路,展望前方的奋进路!
此次三下乡的目的地——石阡县甘溪乡。全名甘溪仡佬族侗族乡,是一个以仡佬族、侗族和羌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乡,位于我国贵州省石阡县西南部距县城20公里。红军长征中著名的甘溪遭遇战曾在这里发生,由 萧克题写的甘溪死难 烈士纪念塔现在是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辖区内还有佛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2021年7月17日,“共同黔进·民族团结”宣讲团顺利抵达甘溪乡,一个新的地方,开启新的一天,在甘溪乡群众的热情接待下我们暂住在甘溪乡甘溪小学,热情的村民,熟悉的小学,让我感到三下乡活动必将变得越来越充实。由于我所学专业属于师范类,我之前一直在思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真正使命到底是什么,教书育人。三下乡过程中,我们开展了以陪伴留守儿童,辅导教育为主的童伴之家活动, 童伴之家活动也让我对自己未来可能任职的教师工作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我认为教书是关键,育人是目的。一个人空有知识是无用的,一个空有知识而无法将学识转化为实际的人就好似一台电脑,除非外界给它下达一个指令,不然永远无法突破自我的约束。
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2021年7月19日,“共同黔进·民族团结”宣讲团组织开展了缅怀先烈,瞻仰烈士陵园活动。时时刻刻铭记历史,心心念念缅怀先烈。先辈的光荣事迹传颂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甘溪乡的人民对甘溪乡著名的甘溪战役近乎耳熟能详,可以说英雄先烈们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青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国家未来的顶梁柱,先辈是青年的引路人。作为新青年的我们,在先烈墓前,重温入团誓词,齐唱团歌,以吾辈青年之志,报先辈之期望。同时,在深入乡村调研的过程,我们向乡民了解到过往的红色故事,聆听先辈们的英雄事迹,也切身体会到群众对先烈英雄的敬重。
为弘扬与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深入乡村基层,“共同黔进·民族团结宣讲团”在甘溪乡开展红色海报张贴,入户党史文化宣讲活动,将党的优秀文化结合甘溪当地红色故事,同甘溪乡人民一起讲述,帮助更多当地居民学习优秀党史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当地优秀的红色文化,在红色历史的浸润中获得感悟,牢记红色历史,帮助乡村红色文化建设,共同推动乡村红色文化振兴。甘溪乡近十年的改变离不开红色文化建设,离不开红色精神的熏陶。我相信,作为甘溪乡的一面旗帜——红色文化建设,必将带领群众走向更幸福的生活。
下乡途中,每天都是平常却不平凡的一天。我们跨过乡间小道,穿梭在甘溪乡坪望村不同的小巷子里,也走进不同的群众家中,体会了一把新乡村的韵味,浸润其中,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甘溪乡平望村的不同凡响。坪望旅游新村是新规划的一个易地扶贫搬迁新村,距安江高速入口仅300米,距乡集镇所在地约3公里,距县城9.5公里,地处石阡县城半小时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是连接贵阳和铜仁的“交通枢纽”。坪望旅游新村项目不仅是石阡县推进党建、基础设施、社会、财政金融、旅游、产业、电商扶贫等多元扶贫工作格局的生动实践, 更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果的生动缩写。在坪望村,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国家推动乡村振兴给人民带来的好处,家家户户新房住,条条村路通幸福。在甘溪乡的每一天,都能同空巢老人聊聊家常、陪留守儿童玩玩小游戏。关注他们的家庭情况,提醒老人注意身体,教导小朋友要听家长的话。我从没想过,这些之前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 却让我回忆起小时候的自己,一个小山村,几个偶尔回家的小伙伴,组成了我欢乐的童年时光,用行动干实事,用行动育人。
三、秉持初心不渝,千万里路在脚下
2021年7月23日,学校领导来到甘溪乡视察三下乡活动进展情况,并对本次三下乡已开展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性的总结,对实践队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期望,要求每一个队员严于律己,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认真负责完成每一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培养吃苦耐劳的坚韧品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坚定理想信念,长知识,增才干。在一次次的工作中我也能切身体会到自身的成长, 成为一个能独当一面,实实在在替群众解决问题的人,成为一个真真正正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用行动来说话,用行动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生根、扎根。
三下乡活动快接近尾声,童伴之家辅导活动也结束了。在过程中我能够看见每一个小朋友在一天天长大、懂事,同时也能看见自身的成长。为人师表,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传授知识是目的,怎么有效地传授知识更是每一个教师应当不断学习增进的。乡村学生相较于大城市中的学生略显害羞,不愿与陌生人交流,这与他们的家庭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乡村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常年与爷爷奶奶生活,父母常年在外,缺少父母的悉心照顾。通过童伴之家的活动,希望传递给这些孩子的关心能被他们尽数接受,更希望在成长路途中有更多的小孩子能够不忘初心,保持童真,感恩现在所拥有的,回馈社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四、同担当,共命运
跨过山水,奔赴一个新地方,同另一群伙伴做好同一件事!虽然身着不同的队服,依旧能感受到队员们对待三下乡活动的热情。7月25日,实践团抵达甘溪乡扶堰村,与学校“送文艺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一同开展了文艺汇演工作,向村民传播红色文化,以文艺汇演的形式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从这次联合汇演中我感受到了同学们对于乡村振兴事业的热爱以及对这项工作的重视,联合汇演工作的圆满完成,少不了每一个人对待工作的责任感,更少不了乡村百姓对于红色文化进乡村的支持。
五、山河虽远,初心不变
“共同黔进·民族团结”宣讲团三下乡活动第10天(活动的最后一天)一切仿佛又回到出发的前一天,大家一起拍照留念,一起纪念过去的十天时间。有人说十天太短,我说十天不短不长正好,足够我们去认识一群可爱的人,足够我们去完成一项项令人满意的工作,足够我们在彼此的身上看到闪光点,足够我们回忆。十天的时间我们团队共同完成了乡村调研、入户党史宣讲、童伴之家、乡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繁琐的工作,在大家的努力下每一项工作都能有序的进行并且取得了一个个理想的答复。回想团队出发石阡县甘溪乡的前一天,我们对一个陌生的地方充满了期待,也对活动结束后的自己充满期待。“共同黔进·民族团结”宣讲团的历程暂时告一段落,作为实践团队员,我的工作也暂时告一段落,但作为青年的我,奋斗永不停息!未来同样值得期待,加油!
三下乡活动让我有机会接触较为真实的社会,帮助我培养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也帮助我提高了自己团队协作的能力,激发了我在困难面前能够独当一面的勇气。书本上的知识滋养了我的学识,让我的眼界能通过方块字变得更加开阔;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在离开了书本,却又不脱离书本知识的情况下,接触了社会,增长了才干,生活是一本无字天书,实践是丰富生活的一支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