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陇援西"实践团:奔赴甘肃,支教卓尼
2021-10-15王嘉欣
       来到甘肃省卓尼县扎古录镇九年制学校支教已经过去大半了,从当初的对这里什么都不了解到现在已经对这里的一切有了一定透彻的了解,对这里的习俗以及孩子们的情况都有了大概的了解,我们的社会实践也大概进入了尾声,经过这么多天与孩子们的相处,我们也从孩子们的口中了解到当地的一些习俗文化,也从这里的孩子们的身上看到了执着学习的精神。

图片 1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是论语中的一句话,说的是一个人整夜不食不寝去思考钻研一个问题,没有什么好处,不如亲自去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必经之路,在这个路上,你不在是个孩子,在锻炼,在成长,跌跌撞撞,且歌且行。

       青春的光阴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奋进的号角与激昂的乐谱,也许每天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来,也许每天都要为了完成当天的任务而焦头烂额,也许每天都要为了明日的采访做着准备,但我们是快乐的。不再是不为浮云遮眼之势,更在一览众山之躯。

       我们实践,我们快乐。作为实践,这样的一项活动,也必须有其流程经营。从开始的确定主题,到队员的选拔再到实践的开始,分工,任务的布置,或许疏一看,甚易。但实则不然,在这过程中不是冷冷的追求学术上的严谨,更是寻找种人心向往的科学之美。孙中山说“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

图片 2

       实践将要达到尾声,每天的课程都有所不同,为孩子们准备不一样的课程,吸引着孩子们注意。体育课、音乐课、红色电影鉴赏课等等一系列的许多趣味性课程,以及实践结束前几天为孩子们准备的结课汇演,实践团的成员们也为孩子们准备了一系列的节目,或者与孩子们一起,共同表演。孩子们也为实践团的成员们准备了一系列藏族的特色表演,唱歌、民族舞等。这一下午的结课汇演令实践团的成员们记忆尤深。更加深了与孩子们的感情,其中与孩子关系要好的实践团成员也与孩子们依依惜别。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段短暂却又充实的支教活动,个人认为对将来自己走向社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是人生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的步骤,或许对将来走向工作岗位也会有一定的帮助。向他人虚心求教,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在这一段时间所得到经验和学到知识是我一生中一笔重要的财富。这次支教活动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和团体保持良好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的前提要学会做人,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图片 3

       在此次的社会实践中我们海通诸多群众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学到了很多从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含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的大战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 基础。同时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用知识武装自己,用书本充实自己,为以后服务社会打下了更坚固的基础。

       这次的实践活动,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我们团队的合作能力,是我们通过此次实践更加了解社会,这次实践活动意义深远,对我们的帮助享用一生。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大学生,社会是案件时引导我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并投入社会的良好形式。我们要抓住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机会,提升我们修身,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与意识。童年故事,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自己的目标,这样才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