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陇援西"实践团:风吹动草的叶子,如此美好
2021-10-15张子晴
       夏阳之下,盎然生机,山东理工大学学子在这个暑期赴南走北为这个社会回馈一份力量,尽情吐露绚丽的青春年华。谁说意气风发,我们年少轻狂,经受不住暴雨的洗礼?谁说象牙塔里的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走出校园,踏上社会,我们定能为自己书写一份满意的答卷.......

       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

       这个假期我报名参加了学习安排的赴陇援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过得十分充实。在此次社会实践中,我以“善用知识,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从社会实践中检验了自我”为宗旨,接触了社会,了解了大西北的基层生活状态。

       通过调研,我学会了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这段时间的工作让我认识了很多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在社会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狂妄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社会工作经验是积累出来的,有自信才能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战胜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气面对是关键,如某个名人所说:“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工作中不断地丰富知识,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图片 4

       社会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基地,能将学校学的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亚里士多德曾说:“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智慧的德,另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在与社会与生活的交流之中得到真正的成长,是人自我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只有深入基层参与实践,才能保证自己思想上的脚踏实地。近年来,我的故乡晋城市虽然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果,但也有许多问题存在。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有义务了解并参与故乡的建设。于是我们决定开展聆听基层放飞梦想的实践活动,更好地了解故乡的发展情况,聆听社会的声音。

       深入基层是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次实践的第一个环节是对当地居民走访调查。我们探访了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区扎古录县,在探访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了解到百姓生活的现状,也认识到一些当地的一些文化与习惯。这加深了我们对社会发展影响与矛盾的认识,为我们今后广泛参与社会建设提供了经验。

       社会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关注着精神文明的发展,本次实践的第二个环节是走访当地红色基地。我们采访了杨积庆后代,在采访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藏族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并且积极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之上,当代大学生也应打起自己的责任。此次参观当地红色文化博物馆,旨在重温革命事迹、重塑革命精神、重现革命历史,探索互联网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承的最佳方式。

图片 2

       居里夫人曾说:“人类需要善于实践的人,这种人能由他们的工作取得最大利益.;....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质利益。”曾经的我们是一群激情的梦想家。而如今,我们将怀揣着中国梦,在实践的道路上永不停歇。自己不去接触社会就永远不会知道社会的规则,依此类推,任何东西不去接触就永远不会了解它。在学生阶段的我们需要了解的东西太多了,我们不能只靠书本去认识它们,这样的认识太浅薄了,不能算是真正的认识。我们需要尽可能多的去接触这个社会上的东西,俗话说人是社会的主人,我们要享有主人的权力就必须先了解社会,不然的话就很可能会被社会所左右,那样的生活不会幸福安乐的,只会是痛苦和无奈的。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