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巩固民族地区脱贫成果,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山东理工大学“求真知,助振兴”乡村振兴青年团于7月14日从淄博出发前往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开展实践调研。次日,团队前往红色革命纪念地——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乌兰察布党史馆及将军园,缅怀革命先烈,重温革命精神。
积蓄力量,再度出发
图1 “求真知,助振兴”乡村振兴青年团抵达乌兰察布站的合影(摄影/徐依祚 )
山东理工大学“求真知,助振兴”乡村振兴青年团,其前身为“情系雪域教育,梦飞民族团结”社会实践服务团,经过与“向草原”公益联盟的组合升级,形成了如今的乡村振兴青年团。该团队于2013年远赴西藏进行基层素质教育调研,深入了解当地教育状况。随后,团队走进内蒙古扎特鲁旗深入调研中小学教育现状。团队以“巩固民族地区脱贫成果,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为实践调研目标,致力于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为脱贫攻坚事业提供“智绘”方案。
今年,团队成员从学校所在地淄博再次集合出发,伴随着沿途淅淅沥沥的小雨一路北上。在火车上,为能够顺利完成此次实践活动的任务,实践团成员广泛搜集资料,了解当地目前的乡村振兴情况,并查阅当地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为能够与当地居民更好地沟通,队员充分了解当地风土民情。“凡事预则立”,团队所有成员为此次更好的实践调研做了充分准备。
7月14日晚,团队成员到达目的地。在队长王鹏的组织下,成员们开展圆桌会议,总结今日收获并安排明日红色革命地参观的具体事宜。成员们认为,此次实践调研是一个很好的开拓视野、充实自我的机会,同时又充满着未知与挑战。“求真知,助振兴”乡村振兴青年团不怕困难,不远千里开展实践,展现了山理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
革命传统不可抛,红色精神在心中
图2 “求真知,助振兴”乡村振兴青年团参观将军园的照片(摄影/徐依祚 )
次日,团队成员们整装待发,乘车前往乌兰察布市红色革命地参观学习。成员们首先到达的是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始建于2004年的集宁战役纪念馆位于乌兰察布老虎山生态公园内,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为纪念馆题写馆名。展区共包括"抗战胜利"、"光复集宁"、"集宁争夺战"、"大同—集宁战役"、"解放集宁"、"支援前线"、"缅怀丰功伟绩"7个部分、18个单元。成员们跟随着革命的历史足迹,聆听工作人员讲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展馆中,一件件令人震撼的实物、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段段弥足珍贵的文字、一幅幅泛黄的照片,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集宁战役中先辈们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与拳拳的爱国之情,成员们仿佛回到那段浴血奋战的岁月,革命的枪声、号角声在耳边悄然响起。纪念馆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讲述着革命先烈的抗战故事,给团队成员上了一堂“特别的党课”。
走过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成员们又参观了乌兰察布党史馆及将军园。在建党百年之际,回顾百年党史,对新时期乡村振兴的发展及拓展团队实践调研思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党史馆,成员们依次参观学习了谱写民族解放新篇章、跨入历史新纪元、开启改革开放新航程和奏响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新乐章四个部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成员们回顾了我党在内蒙古地区的发展史,认真聆听讲解,不时驻足观看,交流心得体会。成员们再次深入了解了百灵庙战役、红格尔图战役、乌兰夫、杨植霖、李井泉等许多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随后,实践团在队长王鹏的组织下,在党史馆一楼大厅重温入党誓词,再次感受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和使命。走进将军园,白云缭绕,树木郁郁葱葱。将军园内展示了指挥和参与集宁3次战役、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131位将领半身塑像。巨型群雕吸引了实践队员们的眼球,队员们纷纷惊叹,深深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当年英勇奋战、奋勇杀敌的精神,虽然天气炎热,但是队员们的热情尤在,一行人边走边唱红歌,嘹亮的红歌声飘荡在这片红土地上。最后,成员们在将军园举行了给革命先烈的献花活动,以此勉励自己向革命先烈学习。
总结收获,勇往直前

图3 “求真知,助振兴”乡村振兴青年团正在总结当日参观纪念园后的收获(摄影/徐依祚 )
参观结束后,成员们各抒己见,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收获,爱国之情油然而生。经过交流与讨论,成员们为自己树立了三点成为当代有为青年的标准:第一、要学习革命先辈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的革命精神。第二、要学习革命先辈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中国革命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开展的。第三,要学习革命先辈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本次参观让成员们在接受了一次党性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在探索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以更大的勇气、更高的智慧面对困难。新时代不再有战争,但发展的脚步永不停歇。“求真知,助振兴”乡村振兴青年团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传承先辈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格,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以另一种方式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