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陇援西”实践团:为爱行千里,共筑卓尼梦
2021-09-15徐浩楠
       二零二一年夏天,又迎来了新一年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赴陇援西”暑期社会实践团作为山东理工大学精品团队前往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扎古录镇麻路村九年制学校,开展义务支教和社会实践调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锻炼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并给当地青少年的学习和健康成长奉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我们一行于7月16日从山东淄博出发,7月18日到达甘肃卓尼。车子沿着弯弯曲曲的公路驶进了山区,一排排翠绿的树冠在我眼前飞舞,背后是绵延不断的山岭。倚着车窗,眼前的景色在我心里漾起一股激动和新奇之感。我觉得我正在走向大山的拥抱,尽管我们不是大山的孩子。

图片 1

       我们怀着一颗激动的心走进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扎古录镇的,这是我们人生中第一次支教,对我而言意义非凡。以前总把支教想的很神圣美好,然而,当亲身经历过后,才真正理解了其中的滋味。支教之前在脑海中设想过很多山里的艰苦场景和我们会遇到的问题,没想到第一天就给了我当头一棒。校长模棱两可的不支持,刚刚一波支教队伍的离开,孩子们对他们的不舍与挂念,都给我们的支教工作带来巨大阻碍。我开始觉得不知所措的时候,队长淡定地告诉我们,一切都会好的,不要着急。真正的支教就这样开始了。从最初与孩子们有距离到最后打成一片,从对环境的不适应到最后含不得离开,从面对孩子们的调皮毫无头绪到后来慢慢能镇住场面,经历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

图片 2

       当老师很难,当小学的老师更难。以前我觉得当老师很酷,那么多孩子在家很调皮,老师面前却服服帖帖。支教很辛苦,却很快乐。每天早晨,离八点尚有一个半小时左右就有学生来学校,我们只有在他们的到点之前就起床;每个支教队员每天平均下来有一节课,多的有的一天甚至有三节课;每天晚饭后还要开例会、备课,基本上每天都至少23点后睡觉;一天中还要抽出队员拍照、做一日三餐、中午下午送学生回家。但是,和这些辛苦比起来,学生们课内课外的活跃和笑容,学生和老师课堂上的互动和课余的交流,支教队员之间的和睦融洽与互帮互助,带给我更多的是感动和快乐。

       在支教之余,我们也对当地的土司文化进行了调研。7月25日,我们一行前往博峪村纪念馆与卓尼县杨土司革命纪念馆展开线下调研活动。在博峪村,我们实践团有幸采访到第19代卓尼土司杨积庆后代,年过半旬的杨爷爷,在采访过程中实践团有幸了解到许多甘肃本地红色故事。在为实践团讲解完博峪村广场上两座铜像背后的故事后,杨爷爷为实践团介绍了当地卓尼县杨土司革命纪念馆去学习红军故事。此次参观当地红色文化博物馆,旨在重温革命事迹、重塑革命精神、重现革命历史,探索互联网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承的最佳方式。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支教到底有没有意义,我会说支教没有那么神圣,我们不能在短短的十几天教会他们什么,也不会改变他们多少,我们带给他们的可能只是一段美好的时光与回忆,让他们能认识来自山外的我们,能拥有一份特殊的友谊,能感受到我们给的温暖和关怀。对于孩子们来说,我们的关爱可能会在他们心里泛起连漪,最起码让他们觉得生活的美好,让他们更好地向前,能让他们带着被爱的心继续生活,这就是支教最大的意义。在这次支教中,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支教“支”什么?不仅是知识,还有尊重和爱。为孩子们支撑起远大的志向,是馈赠于他们最好的礼物。支教,让我能从另外的角度思考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支教,也让我重新思索我的人生定位。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为我的大学生活添上了绚丽而多彩的一笔,那些人和那些事,是一次值得一辈子珍藏的美好的大学记忆。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