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更是幸福的源泉。为积极相应国家号召,7月21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古沟回族乡“诗系童真”支教社会实践团队在太平回民小学开展了“劳动筑梦成长”主题特色课程,为学生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劳动课,让学生们在身体力行中领悟劳动的真谛。
诗歌为桨,驶向劳动彼岸。
据悉,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支教团在准备之初便策划了与劳动相关的内容。太平小学支教队伍带队队长胡佳昕告诉记者,本次支教团的主题是“诗系童真”,所以他们以“诗歌中的劳动”为主线,带领学生探寻诗歌中的劳动精神。“因为我们大部分都是文学院的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文学院的专业优势,而且很多19级的队员都在之前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所以教起来没有太大问题。”队员方洁在向记者介绍的同时,在为上台讲课做着最后的准备。
记者了解到,此次上课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队员教《劳动者》小诗并向小朋友们介绍焦裕禄、王进喜、时传祥等三位杰出的劳动者代表人物,第二部分是让孩子们自觉创作诗歌并朗诵,队员再进行点评。在介绍到石油工人王进喜时,蔡志豪举手发言说出了他的名句:“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在诗歌自主创作环节,记者被小朋友们的奇思妙想惊艳到。王梦宇在白纸上这样写下自己的劳动诗:“校园里大家都回家,只有月亮婆婆还在保护校园。深夜路上一片黑暗没有光明,但是月亮婆婆给行人带来光明。”点评的队员方洁对记者说,没想到才二三年级的小学生,竟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他没有去写身边的事物而是把月亮的夜晚出现想象成是在进行劳动,这种联想让人眼前一亮。”据记者了解到,本轮写诗共选出五篇佳作,之后会在官微上发表出来。
大国工匠,传递劳动精神。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让孩子们对于劳动者们的工匠精神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支教团的队员们为小朋友们播放了《大国工匠》部分纪录片。“孩子们可能还小,不是很能理解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但是相信在这种熏陶下,他们会对劳动有了新的理解。”支教团总队长周舟这样说道。
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小朋友们都沉默不语,眼睛紧紧地盯着大屏幕。队员张昕怡表示,她没有想到,平常活泼的小朋友在看纪录片时会那么安静。在观看完毕后,周舟让小朋友们发表自己的感想。蔡兴耀说,他们在那么危险的地方数十年如一日的兢兢业业地工作,他们真的很伟大。听完孩子们的发言,队员唐启铭向记者表示,虽然只是短短的四十分钟,但他相信这四十分钟会在小朋友们的人生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未来一定都会成为有担当的人。”
身体力行,领悟劳动真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结束了一天的理论课程后,小朋友们开始学习《三字经》操,跟着队员的动作一招一式地做着。记者了解到,教学的队员黄碧玉在来太平之前便开始学习《三字经》操,在教学的前一天晚上还在复习操。她对记者说,希望能把小朋友们教好,她自己在学操的过程中感觉得到了锻炼,希望对小朋友们也能有所帮助。
在放学之前,小朋友们对教室进行了大扫除。当看到小小年纪的他们竟然能将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每一步都井然有序,队员余纪昕表扬了在大扫除中表现优异的小朋友。余纪昕向记者介绍道,组织孩子们进行大扫除活动,一是想树立起他们对劳动的正确态度,二是想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在集体中的奉献精神。她表示,在孩子们小的时候就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劳动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相当于为他们扣好了第一粒纽扣,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这些就会慢慢外化为他们的习惯,让他们受益终身。他们在劳动的过程中找到了乐趣,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增强对自身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