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圆志愿者协会:凝望百年守初心,逐梦前行担使命
2021-11-16同心圆志愿者协会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也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起步之年回顾百年风雨征程。总书记曾经说过:“走的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为了深入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我们将开展以“回眸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常州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苏州革命博物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在回眸百年党史的同时,洗涤心灵尘埃、激发奋进力量、永葆赤子情怀,并向游客普及新四史的相关内容,进一步加强大众对红色基因的认识与传承。

       第一站————南京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为了加强自身党性修养,深入探索革命党人、革命先烈们的历史故事,缅怀革命英雄,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同心圆志愿者协会于2021年6月22日上午来到南京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深入体悟为理想信念而献身的雨花英烈精神。

       初进纪念馆中,实践团成员便被馆上方五个红色大字“信仰的力量”所震撼,拾级而上,走进纪念馆中,实践团成员了解了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并观看了馆内陈列的烈士衣物、珍贵图片和文献资料,深受鼓舞与启发。

       在与馆内工作人员的交流中,实践团成员们得知顾衡是江苏无锡人,在21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打开工作局面,他改变自己文弱书生的形象,在太阳下晒得一脸黝黑。在南京时,工作环境恶劣,他刚脱下农民的服装,又穿上了褪色的工人短装。在国家救亡图存的关头,顾衡放弃自己优渥的家境,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牢牢地联系在了一起,用青春和热血勇敢地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最终将自己宝贵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5岁,顾衡虽然走了,但是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砥砺前行,开拓奋进。陈原道出生于安徽巢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五四运动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被捕后,面对敌人的酷刑和利诱,他横眉冷对,坚贞不屈,最终在雨花台英勇就义。

       听完工作人员的介绍,实践团成员感慨万千。这些伟大的革命先烈们是那么的年轻,有很多都是20左右那岁风华正茂的年纪,但是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他们却能够义无反顾英勇前行奉献自己的生命,用生命践行自己理想与信念。他们在就医时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安危,而是恪守共产党人的细节,一心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着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也是雨花精神的内涵所在。

       雨花英烈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为理想信念而献身”的最好诠释。雨花台是革命者的“断头台”,它是对一个人忠诚于信仰的终极检验,虽然英烈们的生命在雨花台画上了句号,但是他们的精神却能够长存不灭,鼓舞着越来越多的人为理想信念而奋斗。当时的南京是敌人的心脏,斗争形势凶险,敌人气焰嚣张。雨花英烈要么在强敌环伺的环境下为党工作,要么不幸深陷敌人铁窗,随时都可能牺牲生命。他们却义无反顾,在特别严酷的形势下与敌周旋,为民奋斗,为党尽职,彰显了其信仰的坚定和人格的崇高。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脚步在前行,使命在传承。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实践团成员认识到,只有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跟着党的脚步走,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努力学习党的光辉历史,传承党的优秀品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国家才能走向繁荣与富强,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走出了纪念馆,实践团成员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在近百年的征途中,这种雨花英烈精神一直激励着千千万万共产党人为国家独立、民主、自由、繁荣、富强而出生入死、英勇奋斗、砥砺前行,写下了人类史上辉煌壮丽的历史篇章。他们稚嫩却又充满坚毅的神情一直刻在实践团成员的心底,久久不能忘怀。

       第二站————盐城市新四军纪念馆

       铁军精神虽然只有短短的20个字,但它的内容却非常丰富,内涵也十分厚重。每一个“铁”字,都是由鲜血与生命来铸就的。为了深入了解铁军精神,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同心圆志愿者协会于2021年6月29上午来到盐城新四军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铁军精神,让铁军精神闪烁出新时代的光芒。

       走近新四军纪念馆的主馆区,首先映入实践团成员眼帘的便是庄严肃穆的“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重建军部纪念碑”,上面有李先念的亲笔题字,而在纪念碑的背面,则是黄克诚所写的《盐阜会师记》,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文字为载体,穿越历史的长河,永远被人们铭记。

       走入纪念馆,实践团成员便注意到了馆中央的“铁军忠魂”雕像,那纷飞战火中奋勇前行的身影,那漫天飞雪中咬牙坚持的面孔,都在无声的诠释着新四军的“铁军精神”。铁军精神中的每一个字,都是无数先烈用鲜血与生命铸就的。

       新四军纪念馆馆藏丰富,除了由六个展室组成的展厅以外,还有序馆、将帅馆等。展厅的东西方各有花岗石英雕画,东方为“第四军盐城重建军部”雕画,西方为“新四军、八路军会师”雕画,而在展厅正门上方的,则是“N4A”臂章图案,代表着NEW 4 ARMY of the National Revolutionary Army。

       新四军是在国共合作抗日的背景下,经共产党的多次交涉与国民党当局的同意,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陆续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即新四军。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新四军转战大江南北,纵横华中敌后,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在极奇艰苦的条件下顽强斗争,广泛开启敌后游击战争,并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凯歌,成为华中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

       沿着展廊缓缓向前,实践团成员不由为新四军丰富的历史所震撼,展馆中除了有按照新四军的新建历史年代来展示的各个时期有代表意义的史料、图片与文物外,还有新四军在华中坚持敌后抗战的八年中的大量文物史料与铁画、油画、泥塑等文艺作品,从这些史料与文艺作品中,实践团成员对新四军“铁军精神”的三个科学内涵,即听党指挥、信念坚定、顾全大局的担当精神,迎难而上、作风顽强、敢于胜利的牺牲精神,机动灵活、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有了更好的理解。

       纪念馆中还有刘少奇、陈毅等新四军高层人物使用过的指挥图、背包、眼镜等物品,看着一张张陈旧的老照片,实践团成员仿佛来到了战火纷飞的战场,与新四军一起谱写动人的英雄史诗。而在音像馆中,实践团成员深入学习了党史,在五四运动、西安事变、重庆谈判、开国大典等一个又一个历史事件中,不断汲取奋斗的活力。

       走出纪念馆,将万千思绪拉回现实,实践团成员感慨万千。“大化衍流,生生不息。千百斯年,只当一瞬”,百年前中国共产党从嘉兴南湖的一叶扁舟上应运而生,凭借着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与忠诚,共产党人由最初的廖廖数十人,一路披荆斩棘,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渐渐成为了如今的第一大党。同样,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任何一个政党都无法比拟的。百年的春风化雨,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坚定信心,砥砺前行;百年的春华秋实,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守护初心,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百年的千秋伟业,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永葆初心,共同建设繁荣昌盛的祖国。

       “我还是曾经那个少年,初心从未有改变,百年只不过是考验,美好生活目标不断实现。”建党百年主题MV《少年》动人的旋律还在耳畔回响,蓦然回首,百年已过,虽出走半生,中国共产党依旧是那少年的模样,充满着生机与朝气。

       第三站————常州市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

       记忆会被时间而逐渐抹去,但历史车轮的印迹是不会随时间而被磨灭的。虽然生活在美好幸福的时代,但也不能忘记先辈们用血和牺牲换来的和平。正如苏心所说的那样: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在建党百年之际,为了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经典并且更好地激励当代大学生们砥砺前行,不负韶华,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同心圆志愿者协会的实践成员来到了位于常州溧阳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坐落在溧阳市竹箦镇水西村,隶属于溧阳市文化广电体育局。其中含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司令部旧址、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史料展览馆、纪念广场、毛泽东像章陈列馆、新四军廉洁思想教育馆、陈毅元帅诗词将军法书碑廊,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实践团成员怀着敬畏之心走进了园区,映入眼帘的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八个大字,中间矗立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面对这八个大字,实践团成员不由想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作十九大报告时提到的一句话: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身为优秀共青团员,响应国家的号召,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步入园区左侧的李氏宗祠,实践团成员就被正厅的中国共产党旗帜和国民党旗帜所吸引,这里是江南指挥部开大型会议和举行军民联欢活动的场所,在正厅威严而明亮议事桌子的右侧,有两具铜人铸造的栩栩如生,无声得向我们展示了新四军认真议事布置计划的样子。走入侧室,可以看到很多新四军所使用的物件,有他们的背包,茶壶,发电机等等。看着这些过去的物件,思绪一下子回到了那个年代,似乎成为了战士们其中的一员,在这里工作,在这里生活,在这里抗战。在这里虽然环境艰苦,要做好随时被日军发现的准备但为了祖国的统一和和平这一切又是那么的值得。想到这顿时浓厚的敬畏心在实践团成员的心中油然而生。

       走到后面的花园,在一片绿色的“拥护”下是中国大将粟裕和他的妻子楚青的墓碑,墓碑上他们的合照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粟裕和楚青的乱世爱情可以说一直被大家传颂。从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的相遇到乱世爱情的坚守,最终18岁的楚青与34岁的粟裕结为夫妻。 此后,这对革命伉俪在几十年风风雨雨的革命生涯中,成了甘苦与共志同道合的伴侣。世人总是赞叹他们爱情的美好,却没人能体会到在乱世下这份等待和艰辛。

       在李氏宗祠旁边的就是毛泽东像章陈列馆,一进馆内,实践团成员就被高大的毛主席像所震撼了,只见他双手背在背后,目光远远地望向远方像是展望中国美好的未来,他神情和蔼亲。在毛主席像的背后是他用草书写的《沁园春  雪》更能展现出革命烈士和新四军的英勇无畏和爱国热情。在雕像的上方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标,它好似一轮太阳给中国带来温暖和光明。在二楼实践团成员看到并了解了各种像章,深深地被那个时代的战士所折服。

       看着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实践团成员也止不住心潮澎湃,激荡起心中不灭的爱国情愫。慷慨赴死、不怕牺牲、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是新四军抗战将士留给后人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时光不可能倒转,历史不可能改写,今天的回顾过去,缅怀先烈,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将先辈光荣的精神和思想传承下去,从而开拓崭新的未来。作为当代大学生,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自强不息、知行合一,不畏艰难、勇于奉献并与时代同行,共同承担起共和国赋予的责任,同心同行,为创造国家发展的新的辉煌而努力奋斗!

       第四站————苏州市革命博物馆

       百年初心,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大会上多次强调了党史学习的重大意义,为更好地学习体悟党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同心圆志愿者协会于2021年8月1日下午来到江苏省爱国主义基地——苏州革命博物馆,感受革命者的艰辛,学习并弘扬革命者的精神。

       苏州革命博物馆建成于1993年,展区分为两层,共有两个基本陈列和两个临时展厅,整体建筑具有鲜明的革命纪念主题特色和浓厚的历史文化。初入博物馆,实践成员便被墙上的浮雕与鲜红的党旗所震撼,敬佩的情感油然而生。左右两侧分别有两个展览,左侧的展览展现的是中共苏州独立支部的故事,而右侧的展览是党的光辉历程--苏州篇章。

       1925年8月,中共党员侯绍裘应邀则苏州乐益女中任教,中共上海区委决定由其负费组建苏州党组织。他邀集张闻天等人到苏州任教,与该校教师叶天底一起,手9月初成立中共苏州独立支部。叶天底任书记兼组织委员,张闻天任宣传委具。中共苏州独立支部的建立,揭开了苏州人民革命斗争的新篇章。侯绍裘的‘要认定一个人不是为一己而生,是为社会、为人类而生,以最多数人之最大幸福为人生的最终目的、最大责任,而以此责任为乐“以及张闻天同志病危时将个人存款作为党费交给组织的故事更是深深打动了实践团的成员。

       随后实践团成员来到了新开放的展厅,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展厅介绍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第二展厅介绍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展示了苏州地区人民使用的一些农耕地农具和当时的生活方式。因为疫情原因,第二展厅暂时关闭,实践成员感到非常遗憾。

       在参观学习过程中,实践成员随机采访了游客,并给他们普及了新四史的相关知识。其中一位游客是来自苏州一所中学的学生,跟随父母来到博物馆领略党的风采。实践成员询问他,在他看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怎样的。这位同学答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辉煌的,也是艰苦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党的未来会更加辉煌。这位同学也表示,现在学校对于党史教育是非常认真的,他们都能很好的学习党的光辉历史。

       走出纪念馆,实践团的成员依旧怀着敬畏之心,抬头望着馆上金灿灿的七个大字,成员们也深刻领悟到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去体会和感悟党的历史,同时也要注重党史的宣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地更加强大而努力。

通过这次实践,实践成员们对四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也为宣传党史贡献了一份力量。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厚历史的国家,每一座城市,每一处地标都有它自己的内涵。而我们的国家能发展至此,少不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所在的城市繁荣,昌盛,这都是无数共产党员用生命换来的。因此,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我们有义务让更多人了解党史,牢记党史,共同创造更好的未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