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厨卫领域的慈善事业已呈星火燎原之势。近日,由华帝股份与青基会联手打造的“华帝1+2红领巾助学工程”在湖北恩施市龙凤镇二坡小学启动。这是继华帝在成都、广西之后的第三次启动仪式。每启动一次仪式,即意味着500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继续实现求学梦想。会上,华帝股份向该校赠送了大批体育器材和文具、书籍。华帝与中国青基会向二坡小学和向家村小学颁发了“华帝全国1+2红领巾助学工程示范学校”铜牌。
此次启动仪式,湖北境内恩施、荆州、宜昌地区包括二坡小学和向家村小学共500名学生得到华帝的无偿资助。华帝慈善之举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有关人士分析指出,2005年,是厨卫企业公益品牌与营销模式的战略元年,2006年,在公益力量的聚集下,中国厨卫的慈善事业将跨入新的阶段。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负责人表示,我国的慈善事业目前还处在发展阶段,需要更多的企业通过“公益行为”积极推进慈善事业的发展。2006年是中国慈善年,在社会慈善的大环境下,‘华帝1+2助学工程’(一个专卖店资助两名失学儿童完成义务教育)这一慈善模式值得更多的企业思考与借鉴。中国本土企业抛开短期效益,全心投身慈善和公益事业是一难得之举。我们相信,在这种慈善行为的带动下,将会唤醒更多企业的慈善意识,推进中国慈善事业的良性发展。
慈善是企业对于社会的责任
4月12日,“华帝1+2红领巾助学工程”成功在湖北恩施市完成助学启动仪式。当天,华帝股份总裁黄启均、中国青基会领导、恩施市领导、以及受助学生和家长纷纷发表了感言。恩施市龙凤镇二坡小学及向家村小学百名学生得到了华帝的资助,获得了重返校园的机会。捐助仪式在一首“爱的奉献、感恩的心”歌声中,走向高潮。恩施市领导高举题为“1+2助学,受益当代,利在千秋”的条幅,表达感激之情。
截至今天“华帝1+2红领巾助学工程”已经走过了成都、广西、湖北等偏僻地区,赞助贫困失学儿童已达千余名。2005年的4月7日,华帝在成都率先启动“星光计划”助学工程,中国厨卫领域迎来了首个企业的公益品牌,同时开辟了崭新的助学模式。2006年,华帝将展开全国终端改造工程,在旗下的专卖店展示“1+2红领巾助学工程”的形象标识及相关资料。在高度统一终端形象,树立国际品牌形象的同时,进一步充实华帝公益品牌的形象,唤起更多厂商及大众对公益事业的关注。“1+2红领巾助学工程”以每开一家专卖店资助两名贫困学生的慈善事业引发社会各界的共鸣。有人评价,“华帝1+2红领巾助学工程”不仅在于开创了厨卫界首个公益品牌,更重要的是它成为民营企业积极推进和倡导慈善公益事业的杰出典范,至此,中国厨卫业拥有了自己的慈善事业,厨卫企业的品牌战略开始迈入国际化台阶。
可以说,华帝启动“1+2助学工程”从营销战略角度出发,顺利完成了营销战略与公益品牌相结合的第一次转型。目前,“1+2助学工程”不断推进与发展,渠道建设进一步完善,这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贫困失学儿童受益于该项工程,华帝开始从公益品牌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响当当服务于慈善事业的厨卫品牌。至此,它也完成了由公益品牌向慈善事业的过渡。正如华帝总裁黄启均所言,当一个企业发到一定高度时,公益品牌与慈善事业也就成为了企业回报社会的一项责任。
作为首个厨卫界慈善事业的开拓者,华帝的慈善行为值得思考,在国内低端品牌渐失市场,高端品牌空间宽广,品牌晋级加强的背景下,慈善行为对于国际化品牌战略有着重大意义。有人士分析,目前国际上已有可口可乐、摩托罗拉、LG、宝洁等知名企业投身慈善事业。在国内,产业竞争力逐步显露之时,本土品牌华帝的慈善行为与品牌形象战略让人为之叫好。
避免慈善事业成为利益导向
近几年来,国内一些知名品牌如联想、海尔、蒙牛等大企业对慈善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整体来讲,国内企业对慈善事业的关注度远不如外资企业热情高涨。中国企业选择短期公益活动为营销载体,很少愿意通过长期慈善事业提升品牌拉力,品牌提前透支成为普遍现象。
有人士认为,慈善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国家政策支持和鼓励更需要企业加盟助阵,但利益短期化及品牌建设意识弱化依然是企业发展慈善事业的最大障碍。同时,对于慈善事业的态度,企业相互影响、相互攀比,更加不利于慈善大环境的形成。特别是通过慈善行为炒作品牌、宣扬个人名利,无助整体公益氛围的形成。
在这种环境下,已经全身投身慈善事业的华帝也深有感触。黄启均告诉记者,华帝深刻清楚,企业财富的聚集也是企业责任的聚集,企业从社会中索取的同时,有责任回报社会,承担社会的责任。但慈善事业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一个企业的慈善行为及其影响力是有限的,给社会带来的社会效益也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唤醒更多企业的慈善意识,共同努力才能将慈善事业推向新阶段。
华帝在努力推进慈善事业向前迈进同时,也在加速品牌改造的进程。据了解,2005年华帝凭借公益事业与体育营销实现了华帝品牌的初步转型,2006年,华帝将在终端“变脸”,通过统一标示、统一形象,实现视觉美学化、感官国际化、生活品位化,增强华帝品牌内涵,提升其社会影响力与营销力。有人士认为,新华帝形象的改造不仅对于推进华帝品牌高端化、国际化、科技化和时尚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这也将成为华帝慈善事业强有利的品牌保证。
有关人士表示,“华帝1+2红领巾助学工程”将数千名经销商拉到慈善事业这一行动中,为慈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企业群众基础,这一充满创意和行动力的慈善行动为企业慈善事业带来了新气象。中国企业的慈善事业有华帝、联想、蒙牛等大企业的助推,有华帝经销商的加盟,强大的企业力量与群众基础的结合必然会唤醒更多企业的慈善热情与公益意识,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步伐。
没有慈善行为的品牌不叫国际化品牌
有关人士分析指出,“华帝1+2红领巾助学工程”作为中国慈善事业中一次小规模的慈善行动,为中国厨卫领域的慈善事业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也将‘企业与慈善的关系’这一话题重新推向前台,激发了中国企业对慈善事业态度的深入探讨。
事实上,中国企业很少直接参与慈善事业,“1+2红领巾助学工程”的慈善行为反响强烈,进一步反映出我国慈善事业的匮乏。相反,在发达国家,慈善事业已经在企业中形成默契,达成共识,并成为企业品牌塑造的重要战略。有人士认为,慈善事业对于品牌的拉动力具有强大的潜在性与可塑造性,慈善事业是一项持续性、长久性的工程,它的这一特性也是考验一个品牌生命力的关键。慈善事业短期内不会给企业带来立竿见影的品牌影响力,但却能够让一个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根深蒂固,实现品牌国际化和全球化,为企业的品牌构建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所以说变企业慈善活动的“利他型”为“互利型”,是实现企业和社会双赢的一条捷径,也是企业品牌持久发展的战略需要。因此可以说,没有进行慈善公益事业的企业,根本就不配称国际化的品牌。
可以清晰地发现,像可口可乐、摩托罗拉等国际品牌一直是慈善工程的坚定倡导者和执行者,其品牌在全球已获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慈善事业不仅功在今天利在百年,也是市场运作下品牌升华的产物,对于品牌的长远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所以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有必要转变慈善意识,从国际化视角重新调整品牌战略。
当然,慈善事业的模式是多元化的,华帝另辟蹊径,开创“一个专卖店资助两名失学儿童”的独特慈善助学模式,集合渠道、社会、企业三方力量助推慈善事业,强化品牌内涵。这一慈善模式为中国企业的慈善事业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案例。相信随着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与企业家加入和支持,中国的慈善事业不仅会出现多元化慈善模式,一批真正国际化的中国品牌也会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