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下)
2006-05-23

 

  在唐朝,六祖以下的第四代,药山禅师,他是禅门的龙象,当时他当地太守叫李翱,也很仰慕他的声望,就去拜访药山。药山正在安坐,看见太守来,没有理睬太守。太守恃才傲物,认为我这样的根器天资,禅师看见我,应该很具礼欢迎才对,怎么没有理睬自己,很不高兴。就说:“原来见面不如闻名。”药山就回答说:“太守哇!你为什么‘贵耳而贱目’哇?”为什么尊贵你的耳闻而轻视你的目睹?李太守还是很聪明,他就了解药山是个禅师。于是问法:“请问什么是道?”药山就指指天上的云,指指地下的水瓶,并问:“你明白了吗?”太守说:“不明白。”药山就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就礼拜了。他的答覆,这种禅宗的开示,不是给你谈很多道理,都是直指人心。什么是道?“云在青天水在瓶”李太守根器很利,他就领悟了,成为药山很重要的弟子。这里不宜再作注解,话多了便成画蛇添足。

 

  我们以为禅宗语句只是机锋敏捷,语句巧妙,殊不知大谬不然。禅宗大德的一言一句,都是当人的真实受用,本地风光如实透露。再引一则药山公案,就可证实禅师的答话不是口头禅。一次药山随众入山砍柴(古德作了方丈,并不就养尊处优了,这些劳动都是受请同去的),山很深,正在打柴的时候,弟子看见老虎来了,弟子大喊:“师父!虎,老虎来了。”希望师父赶紧躲一躲。谁知药山呵斥弟子说:“什么虎?是你虎。”有什么老虎?是你,是你现老虎。这生死关头,危在瞬息之中的时候,真实的水平,就看出来了。药山禅师他没有虎哇!是你虎哇。所以修持人要有真实的受用。药山禅师无虎,所以虎也就无法伤害禅师。

 

  禅宗的语言很不好懂,因为它一句中有三句。一句是截断众流,斩断你的妄想。一句是涵盖乾坤,盖天盖地无所不包。还有一句是随波逐流,就是随着你所说,大众所说而答话。你是波,你是流,就随这个波,逐这个流。例如人问赵州:“什么是道?”答:“墙外的。”又问:“不是这个道,我问的是大道。”赵州答:“大道透(直通过)长安”。答话中一句有三句。首先是截断众流,听的人目瞠口呆不能拟议。第二是随波逐流,你问道我就答道。第三涵盖乾坤,含摄无边妙义。一切都是大道。“触目菩提”,眼所见的都是菩提,“墙外边的”当然是道。一句中包涵三句,所以一言之下,听法的人狂心当下停息。这是禅宗的殊胜之处。但是从宋朝以后,这种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一言之下就能开悟的妙法,人们的根器不够了,参禅的人就强调参话头。参“父母未生之前什么是你的本来面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谁叫你拖这个死尸来?”“念佛的是谁?”等等。参来参去,真真起了疑情,心中孤零零只是这一句话头,高峰禅师称这种境界为无心三昧,这就要打破本参话头,悟见本来面目了。近代虚老,是我的皈依师。五十七岁闭禅七送水,一次手拿着杯子接开水,没想到水浇到手上了,杯子掉在地上“啪!”的一声响,虚老开悟了。

 

  当时写了两个偈子:

 

  (一)

 

  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

  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楞严:狂心不歇,歇即菩提)

 

  (二)

 

  烫着手,打碎杯,

  家破人亡语难开,(指人我皆空,思虑全消)

  春来花香处处香,山河大地是如来。

 

  这是近代真实证悟的大德,苦参到五十七岁,正是禅门所贵的久参迟悟,自然善于保任,究竟心源。参禅极殊胜,但必须上根利智才易契入。常说开悟之人须有七朝天子福,九代状元才,不是凡庸的人都能问津的。并且开悟的人,往往还未断除后有,例如禅宗五祖戒禅师转世为苏东坡,苏东坡仍未解决问题,直到明朝转世为袁中郎,也是喜禅的文学家。袁以作《西方合论》的功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方才真了生死。所以永明大师说:“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跎。”就是指这类情况。只是初步明禅,而无求生西方净土之愿,十人之中就有九个人,反而是多废时间的。

 

  二、密宗

 

  从果起修,即身成佛的大法。它称为密,不是保密的意思。而是由于这是佛自己亲证的境界,没有法子让众生明白,以此名之为密。佛说《华严经》的时候,诸大阿罗汉都如聋如盲,虽在道场中看见佛在说法,但和瞎子和聋子一样,没有领会,从这个意义说“秘密”。日本判教,分成十个等次,从众生的一住心到最高的十住心。十住心称为秘密庄严心,从这个秘密庄严心显现:真言、种子字、手印、曼陀罗等,称为如来的身口意三密,一一具足如来亲证的秘密庄严心的无量殊胜功德。至于我们众生的身口意,身造身业,口造口业,意造意业;善业、恶业,总之都是业,所以凡夫的身口意叫做三业。密宗的方法,是让凡夫的身口意三业顿时契同于如来的三密,佛的三密是佛果位所证的德,叫做果德。以佛的果德作为众生用功下手之处,这就是从果上起修,所以称为果教派。譬如苹果已经结好了,你从这个苹果上,开始吃就是了。如果你要从开荒,撒种,育苗,施肥,除害,一直一直等树长大,种种的维护,结了苹果你再吃,那你就迟缓了。若是从果上起修呢?就是这个苹果,佛已经替你把应做的事情都做完了,果子摆在这儿,你只要吃。所以称为果教派。凡夫三业顿同佛的三密,所以修行的时候常要结手印,(合掌就是印哪!大家打坐,两手掌平放相叠,这就是弥陀的定印。)手属于身,身结印,身业就同于佛的身密。口里诵的是咒,就使得口业同于佛的语密。众生的思想,一切起心动念都是意业,如来的意密,极浅的说,就是观想,深的说,那就是般若。自心契于般若是意密,这才是真正严格的意密。所以密宗的修持方法,是使自身三业顿同于如来果觉的三密。从果上开始,所以开始就得果,真实不可思议。相应之后如《毗卢遮那经》所说:“如实知自心。”(如实际知道自己的本心。)这五个字就跟禅宗完全是一样的。首先着眼的是这个“知”字,这个“知”不作知解请,如仍是知解,那就不是悟了。这是一个关键,许多人在这里跌跤。古云:“知解门开则悟门塞。”焉能以寻知觅解来达到真参实悟?这里的知是如到实际,如同实相的知,契于真如的知。真如法一,没有分别。所以离分别相的真知,这样的知才能契自心,知自心,明白心。所以同于禅宗的悟自本心。悟了本心,就得衣钵,就是天人师,就是佛。

 

  《毗卢遮那经》还说:“大悲为根,菩提为因,方便为究竟。”要有最方便的方法能普遍救度众生,都能得到最究竟的果实,以这个作为如来的究竟成就,这就是密宗特色。所以密教行人的发心就是要救度众生,要救度众生就要有一个最好最方便的方法,让众生能够下手,能够实践,能够成功。这样才能落实自己的心愿,圆满自己的大悲心与菩提心,究竟于自己无上大觉。反之,如果我是有一个方法,但是不可能,比方说,美国有医师专治某病,你有个穷朋友在中国大陆得了这种病,你告诉他到美国就可以治得好。对他有什么用?他没有钱来,他也没法办签证手续。你告诉他跟不告诉他一样。如果你给他介绍一位退休的老医师,对此病极有经验,可以就近请他看。如果行动不便,老医师也可主动到病人家来,门诊、出诊都不收费,这样病人得救痊愈。所以大悲大愿之心必须能创出方便之法,悲心愿力才能落实,无上菩提才究竟圆满。大慈大悲广度众生的大誓愿具体实现,落实在你度众生的方法的究竟便利上。密宗的宗旨就是这样。

 

  末法众生根器不高,三密齐修的人也很难得呀!诸佛大慈再垂方便,不必三密齐修,只要一个密相应就可以了。在相应的时候,虽是只修一密,可是三密同时相应。所以从一个密下手和三密齐修,相应的果实是一样的。但从一个密开始就容易多了。那要从语密开始呢?现在大家要念咒哇!念咒得到往生的人很多。一个密相应就成佛,这就和我们的净土宗完全一致了,所以我的老师夏莲居老居士,他就说:“净土宗就是密教的显说。”显密是不二的。

 

  《华严经》是显密共尊的法典之王,密宗的真谛完全是《华严》的境界。所谓当相即道,即事而真,一真法界。《华严》讲一真法界,一真一切真,在一真法界之中全是真哪!它就没有妄。《首楞严经》,首楞严的含意是“一切事究竟坚固”,一切事相都是究竟的坚固,也即是说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也就是一切皆真(皆是真如)。这是一真法界的境界,一真一切真,也即是大圆满的境界。所以在这大圆满境界中“声字皆实相”,所以咒音和字种都是实相。所以你念咒就是念实相,观种子字就是观实相。这样大智慧的见解,正是佛的知见,也是佛的果德。以这样的见解修行,也是从果起修。因为“声字皆实相”是佛知见,是佛果,从这种见解起修,是从佛果开始,是从果起修,只吃苹果就是了,所以可以即身成佛。这是密宗的特点。

 

  但是正是由于这个法门殊胜,天魔就嫉妒。佛要成佛的时候,八万四千魔军都来扰乱,可见天魔无时不来破坏。所以当前,就显出一种群魔乱舞的状态。种种冒牌的上师,种种的恶知识,种种的邪说,种种骗人的假药,这种情况各处都有。台湾、香港、大陆、在美国也不例外,都有类似情况。因此学密就很难了。本来是个殊胜的法门,反变成一个很险的陷阱。因为密宗的师徒关系很深,《楞严》也是这么说,你若是跟着邪师,师父着了魔,师与弟子俱陷王难,死后堕无间地狱。投了这样的师父,就跟着师父一起吃官司。这还是小事,更严重是死后跟着师父入地狱,这就非常险了。一个初修的人怎么能够分辨这个是真上师,那个是假上师。如果有这样水平,这个人也是了不起啦!所以目前很难,非常之险。在西藏是按规矩来的,按规矩来的这问题就小一点。先要十二年脱产专学显教经论,全部时间学十二年。对于佛说的道理有基本的了解,知道许多佛说的话,人们称为圣言量。依据圣言量,才能衡量鉴别其他人的言论行动是否如法,才能分别一个人是邪是正。在西藏,师徒之间要互相看三年。师父要观察弟子三年,才能决定可以不可以传?徒弟看师父同样也是这样,能不能够皈依呀,这是指依止的师父。你普通结个缘,磕个头,那就是结缘,不在此列。其实谁都有点密,净土宗的人不念往生咒的,可以说是没有,还要念念大悲咒什么的。和尚若严格依法持戒,拿钵,吃饭,搭衣都要念专用的咒。光念念咒不算学密,供供密宗相也不算学密。真正像我说真正像我说的这么拜师受灌顶受密戒,这就是学密了。这要很慎重,需要有一定的基础,而且要互相观察三年。这个事情将来还要从严,才能够杜绝现在这些流弊,目前的流弊就是由于不按规矩。先师虚云老法师说得最正确了,这是亲自告诉我的:“密法确实是释迦牟尼佛的法”,但是西藏戒律废弛了,不行了,现在各地就更不行了。所以有的形成卖法,你只要拿足够的钱来,就教给你个什么什么么。自己封为上师,随口胡说,存心骗人如何如何。使得本来是一个殊胜的大法,现在成为很危机四伏的险路。所以我自己虽然也学密,但我不劝人轻率去学密。如果自己真正很有根器,又遇见了明师,又依法修持,成就确实很快。在中国大陆解放以后四十多年,即身成就大虹光身(这是密法修大圆满的最高成就,人的肉身化成光明。)的有六个人。在五十年代,我的金刚上师贡嘎呼图克图亲自对我说,他当时在民族学院担任西藏古典文学教授,他说:“前不久有一个居士,他活着的时候谁也不知道这是一个有修持的人。等他化了光了,大家很后悔,为什么当初不亲近亲近。大家回忆追想,这个人从来也没有表现过什么奇特,就是说话很怪,不好懂。”真正悟心的人说话就是不好懂,他已不是众生的情见了。他说话我们觉得奇怪,就好像他是疯了。另外西藏红教一位四十多岁的活佛,名叫索朗顿珠,八十年代初曾到我家中,他写了一篇西藏当代化虹光身的人调查报告,其中一共是六人,他身上护身佛的笼子里还有一根化光走了的人的头发。肉体化光留下头发爪甲是一种类型,再进一步爪发也都化光了。即生化光大成就是真实的,不是夸大。但是我们要知道,中国十亿多人口,这么多年,只有六个人,十亿分之六。但是念佛往生的人则年年都有所闻,远远大于这个数目。当前密宗的情况,如有真实好的因缘,成就确实很殊胜。但是这个因缘很不容易。

 

  三、净土宗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常说,修行人应以“般若为导,净土为归。”般若如目,有眼才能导行,《华严》八十一卷,最后就是普贤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往生极乐是一切行人归宿。善导大师说:“世尊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话义理极深,如一时未能体会,但当仰信即有不可思议法益。一切皆从此大愿海出生,一切无不归还此大愿海。所以本文也是以“净土为归”。弥陀因发四十八愿,称为大愿王,四十八愿中第十八愿是心髓。这个愿叫做十念必生愿。凡能听到净土法门,就“至心信乐”愿生西方,“乃至十念”就可往生。十念就是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观经》中五逆罪人,临终时地狱现前,真诚悔改,专心念佛,念了十声就往生了。可见净宗的殊胜,不可思议。至于持名的功德,东密兴教大师有个说明,他说从“阿”字流出一切陀罗尼,从一切陀罗尼流出一切诸佛。他底下说,为什么念佛有这么大的功德,就是这个佛号里头有个“阿”字。所以这个字读准功德很大,我们应读阿(丫)弥陀佛。这个字很重要,阿字是华严字母音的第一个字,这个字有无量的功德。目前许多人所念不合梵音了。

 

  一句佛号是阿弥陀佛多生多劫,万德薰修的果实。你念名号,名号中的万德庄严的妙果,就在你心中。而且名号的功德不可思议,所以持名的功德也不可思议。净土宗的祖师道绰,他举实事为例,说明念名字的好处。一个例子:治狗咬的药方,把老虎的骨头烤热了,在伤口揉擦,可以好。但是在穷乡僻壤被狗咬了,老虎骨头找不到,怎么办?就把自己的手弄得很热,在那个伤处揉,嘴里头念:“老虎来了!老虎来了!”就可以好。另一例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跌了脚要用木瓜烤热了来擦,木瓜也不是平常可以得到的,也是用自己的热手在伤处按摩,嘴里念:“木瓜,木瓜,:.。”他自己就这么治好的。可见名字跟实际是相联的,你叫张先生,张先生来了;请李先生,李先生到了。念万德洪名就可以召来万德,阿弥陀佛的一切功德,就都召请来了。

 

  总之,我感觉净土宗和别宗比较,它有四个优点:

 

  (一)是稳。它不像禅宗和密宗,密宗师父很重要,禅宗同样的要选择师父,相信师父,靠师父。如你遇见一位无面目的长老,被他拿一个冬瓜印子,给你一印。也就是说,你本来没有开悟,偏偏又遇见一个不长眼睛的长老,拿一个用冬瓜刻成的印,给你盖印。冬瓜刻的印,印文必定模糊不清(这是譬喻)。这位长老有名无实,他自己并没有开悟,偏要强作会家,给你一个糊里糊涂的证明,印证说你开悟了,你自己也相信是如此,那就永没有出头之日了。所以禅宗的师父也很重要;但是净土宗不需要这些。

 

  为什么修行难?难就难于生信。但是净土法门“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十方诸佛,无量经论,都在给我们作证,启发人们的信心,所以对净土法门的信心容易建立。你只要能信这个法门,由信生愿,由愿起行,都可以成就。很平安,没有任何危险。只要老实念佛,不须东参西访,自然远离恶师恶友,不易上当。最稳当啊!

 

  (二)是易。小孩叫他念阿弥陀怫,一教就会。很多一字不识的老太婆就念阿弥陀佛,得到很好的结果。人人都会,可见容易。

 

  (三)是普。它普被三根,上至文殊普贤都求生净土,下到五逆十恶,地狱现前,念佛十声,也都往生。这种根器他都可以普被呀!

 

  (四)是妙。法门非常妙,妙就是你不可想像。它是“暗合道妙,巧入无生。”不是要求你完全明白这些道理,才能合道。而是在你不知不觉之中,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一句接一句。念的时候很诚恳,很清净,这些世间的事都不想了。于是在你这有念心中,只剩了一句阿弥陀佛,你就离开妄念了。若是一上来就叫你离念,这很难哪!“欲除妄想,去一添两”,妄想不好,我要去掉妄想,这想就是妄想。去了一个添了两个,所以你对于它没有办法。然而你老实念佛,不知不觉就离开了妄想,从有念达到无念,不知不觉合了道妙。往生见佛闻法而证无生法忍,正是“巧入无生”。所以它极妙。

 

  学法须知纲要,小本的宗要是“信愿持名”,有深的信心,恳切的愿力,持佛名号,非常简单,非常殊胜。大本《无量寿经》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两个是一样的。发菩提心就相当于信愿,这个信就是大智慧,不是大智慧不能信哪!这个信很重要,信是道之元功德之母,信为道元功德母。深入佛教,信才是能入,才能进门,你要能拿到宝,信是手,才能在佛法宝藏中拿到宝,能信就是很大的智慧。《阿弥陀经》说,这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唐玄奘大师所译则为“极难信法”。可见得能信这个法门,在一切世间,天人之中也都是很难的。所以常说念佛不难,难于生信。那么现在我补充一句:“生信不难,难生正信。”有很多人他虽然是信,不能称为正信。为什么呢?举些例子:有些人说:“我生前念一句佛,死了之后到阴间就多一个元宝。”这当然不是正信了。还有人就觉得,死是很痛苦,看到修行人死得好些,于是他念佛,只求死的时候舒服点儿。这是第二种。第三种,他就求佛保佑一切吉祥,求现生一切如意,只求世福。第四种,就希望我死后也要得到安乐。我活着时候很安乐、很舒适,死后也求这样。第五,为了超荐亡灵。自己有个亲属他已经死了,很思念他,那什么办法呢?于是念佛求对亡者有好处。如上种种千门别类的念佛,都不是正信,这样念不能往生。最后一种,他就是认为自己根器不好,学别的自己都不够,既然学别的都不够,那么只好念佛吧!那么就念佛了。这个也很消极,对于这个佛号功德就信得不够,这种最多也只能够生到边地。这都不是正信。正信是什么呢?净土宗的祖师有个截流大师,他有一个劝生正信文,劝大家生正信,他说这个正信跟不是正信区别就太大了。他的正信是什么呢?就是相信自己的本心跟佛的心,本来就没有分别。就是释迦牟尼佛所证的嘛!都具如来智慧德相嘛!所以自己的本心和佛的妙明真心本来不是两样。但是呢?现在自己还是凡夫,还不是佛。这是头一条。第二条,就相信虽然自己不是佛,但是我们跟佛没有一点儿隔断的地方。一个杯子里头我们倒了水,倒了牛奶,这个杯子里头有水的地方就有牛奶,有牛奶的地方就有水。牛奶全部在水里头,水也全部在牛奶里头。我们跟佛,虽然现在我们是众生,我们算是水,佛算是奶。但是我们跟佛,就像水跟牛奶一样,互融互摄。这个道理是对的,因为起码我们可以相信佛的心是遍一切处,当然我们在佛心里头。再进一步,要信我们的心跟佛的心是一样的,所以我们的心也遍一切处。都遍在一切处,那不就佛在我心里头,我在佛心里头,一切处彼此都有。一杯之中,注入牛奶和水,杯中自然到处是牛奶,到处是水。这是第二条。第三,因此我们这念佛嘛!如来悉知悉见,感应道交。所以念佛必定可以得往生之果,如是的信叫做正信。他底下再说一句话就很深刻了,正信跟不正信将来这个区别就有天渊之别。你不具正信,不能往生。蕅益大师说:“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有信有愿当然会持名,具足资粮当然就可以往生了。反之,你就是念佛念得很好,但是你信愿不具足,那就是不行,所以全凭信愿之有无。所以信愿重要,这是往生的关键。不具正信的话,你虽然念怫,不能往生,来生就会生到富贵人家,生到富贵家里就会造恶,造恶以后,再下一生就要入地狱。这个话很让我们震动。所以你修行不彻底,跟那个十恶不赦的恶人的结果,只是差一步。作恶的人的结果,这一生完了之后马上入地狱。我们没有作恶,我们也念佛,但是没有解决问题,我们来生富贵,富贵之后就要作恶,作恶之后,死了入地狱。作恶的人比我们先到一步,念佛不彻底的人后到一步,晚到一步,入地狱是同样的。结果很悬殊了,所以这个正信非常重要。

 

  先师夏老开示:“理明信深。”为了能信这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就须发起无上之心,参究净宗的理体。《观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是两句最重要的话。“是心是佛”,本心是佛,这是自性的德,是性德。就像截流大师的话,你本来是佛,但是现在你肯定不是,所以就需要“是心作佛”,也就是这个心在念佛,这是修德。我们就是从我们本来是佛的这个心,生起了念佛。这个本来是佛的心是我们的性德,我们现在在念佛,不是从性德产生出修德来了吗?这个在佛教的语言,叫从性起修,从你的性德上生起了修德。你起心念佛,念的是佛嘛!佛是什么呢?佛不就是你的本心吗?“是心是佛,是佛是心嘛!念的什么?念的还是本心嘛!你修的是什么?修的还是在你的本性嘛!所以从性产生了修,修什么?修的还是性。就如同珠子放光,光照的还是珠子。这就很明显嘛,珠子放光嘛,就把你珠子照亮了。这个就是一个殊胜的修行。从性起修,所修就在本性。我们也可以说,拿我们的心在念心,因为我们念的是佛,佛就是我们的本心,就是以本心念本心。我们起心在念,这是我们的能念,当前一句是所念。能念是心,所念的还是心,以心念心。要是说以佛来念佛哪!能念的本来是佛,所念的也还是佛。那么,能念跟所念就是一回事了。以心念心,或以佛念佛,能念所念就一回事了,能与所就没有分别了。这就是一个极殊胜的修行嘛!我们众生总是有能有所,甚至不管你修什么也不离能所。现在所说,你能念所念不是两个,这就是天台所说最殊胜的中道的道理。天台的空假中三谛,泯一切法是空谛,立一切法是假谛,统一切法是中谛。色是假有,实际就本来无一物,就是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空不是两个了,这就是中。“境为妙假观为空,能所两忘即是中。”修持中能所都忘掉了,就是中。刚才我们说念佛时,能念所念是一个,本来没有分别,就是从容中道。这是佛法圆教中最高深的道理。只要老这么念的话,自然而然合乎这个道理。

 

  我们念佛法门具《法华经》因果同时的殊胜,莲花独有之妙,花正开时,其实莲蓬宛然显现于中。花果表示修因时即结果时,称为因果同时,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佛时即成佛时。同时出现,花正开时,小莲蓬已现,花瓣落后,莲蓬渐长,渐渐莲子充实,可以种植,这是莲蓬完全成熟了。但此莲蓬即是初开时所见之莲蓬,决非他物.所以说花果同时。这是非常直捷,非常殊胜,非常圆顿的妙法。《弥陀要解》中现成的两句,正好作一个对联:“从事持达理持”,“即凡心成佛心”,这两句可以概括净土宗的殊胜奥妙。事持就是不论是谁老老实实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事持,事上你是这么持了。理持呢?须要契于实相,住于般若;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从容中道,这叫理持。所以四种念佛: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实相的功德最高,凡夫就觉得无从下手。但是不知道,这个奥妙在你持名念佛中,如果老老实实,绵绵密密,清清静静,不知不觉,不知不觉,你也就达到了实相念佛。最不可思议就在这个地方,所以称为究竟的方便。所以说念佛时就是成佛时,因为你就是清清静静的,别的都放下了,若能净念相继,能所两忘就是理持。理念就是念实相,也即是实相念佛。实相的功德不可思议。以忏罪来说吧:“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若欲忏罪者,端坐念实相。”说明实相能消众罪。《观经》说,念一句阿弥陀佛,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大家想想看,八十亿劫是多长的时间?生死之罪是何等的重罪?《观经》指示,一句阿弥陀佛可以消除,这是由于念佛暗合道妙,暗合实相,所以功德不可思议。

 

  《金刚经》的关键----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但是凡夫就不可能了,不但凡夫不可能,二乘和小菩萨也都不可能了。因为凡夫只是念念不停地生凡心,没有一个时间能无住。成了阿罗汉就无住了,但是他不再生起度无量众生的心,所以阿罗汉能无住不能生心。有些事度的菩萨,从事上修习六度,我这一辈子修忍辱,那一辈子修布施等等,他们是生心,他度哇!但是不能无住,再往上到了台宗别教三贤位的菩萨。(三贤位就是十住、十行、十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