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保印:繁华街头随便尿,路边常见露天澡
2009-05-27

曹保印:繁华街头随便尿,路边常见露天澡

来源:公益中国网  发布时间:2009-5-27 作者:曹保印

    2009年1月30日,我飞越茫茫大洋,自广州抵达印度首都新德里上空时,已是深夜。透过机窗俯视大地,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金光闪耀的世界。尽管我很清楚,那闪耀的金光不过是城市的万家灯火,并非真的遍地黄金珠宝,但就在一瞬间,我的思绪还是不由自主地飞进历史深处,回到那个世界地理大发现的旧时代。我轻轻对自己说:“印度,美丽、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我取经来了。”

    是的,我的确想取经。只不过,这不是唐玄奘想求取的佛经,而是富国强民的经济经、社会经、文化经、思想经、教育经。在来印度之前,通过阅读,我早已了解到,它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尽管它的国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它是深受三千多年种姓制度影响,又被多宗教信仰惊忧的发展中国家,但它却是世界新经济引擎之一,将可能超越中国,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

    那么,同为发展中国家,同为文明古国和现代人口大国,在“龙象”之争中,中国的弱势在哪里,印度的优势在哪里,又如何才能找到竞争的共赢点?在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方面,据说印度比中国做得好,人与自然自古以来和谐相处。如果真是这样,印度是如何做到的,中国又需要怎样改进?我想一一寻找答案。

    出于上述考虑,自1月30日至2月8日,应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信力建兄之邀,我以私人身份,赴印度短暂旅行并做社会考察,其间走马观花访问了新德里、杰普尔、阿哥拉、占西、克久拉霍、瓦拉纳西诸城,一览泰姬陵、恒河、鹿野苑、性庙、印度门、金庙、红堡、欧洽古城、古天文台、甘地纪念馆、印度国家博物馆等名胜故迹,并分别在德里大学、瓦拉纳西和印度学者交流。

    以下诸文,是为此次考察的部分观感。特辑录于此,与读者共享并交流。

 
印度卫生:繁华街头随便尿,路边常见露天澡

 
    从天上到地上,自踏入新德里国际机场的那一刻起,这就并不只是时空概念,而是更多地变成了真实的心理感受。我的思绪,自然也从世界地理大发现的那个旧时代回来了,眼前是很多深褐色皮肤、身着制式服装的新时代印度人。即便如此,也能清晰分辨出他们所属的宗教派别,因为锡克教徒都戴着厚厚的头巾。宗教色彩的浓郁、民俗传统的深厚,透过这些头巾,散发出难以阻挡的味道。

    即便是与广州白云机场相比,新德里国际机场也要小得多、简陋得多,感觉还没走几步路,便来到了机场出口。由于2008年11月26日至29日,印度最重要的经济城市孟买,刚刚发生了造成195人死亡、295人受伤的恐怖袭击,机场里可以见到荷枪实弹的军警。不过,耐人寻味的是,他们的神情大多慵懒,大盖帽戴在已套了黑色线帽的头上,在机场内巡逻时,仿佛是在公园里散步。

    步出机场,迎面而来的风,带着淡淡的尿骚味、涩涩的土腥味、闷闷的废气味,自然还有满耳杂乱的汽车喇叭声。原来,机场外四五十米处,就是车水马龙的大街,路上尘土飞扬,路边施工正忙。在随后的旅行中,这种尿骚味更浓、土腥味更重、废气味有时令人有窒息之感。这种感受,与我的整个旅程,相伴始终。

    事实上,无论是首都新德里,还是印度教圣城瓦拉纳西,以及其他我所行经的城市,很难发现路边有公共厕所。印度导游辛格也特地告诉大家,印度的路边没有公共厕所,如果旅行途中需要大小便,就只能男女分开,自行就地解决。他所说的,其实也并非全部事实,至少,在瓦拉纳西的街头,我发现了一个公共厕所,尽管它是“露天”的,只有三面墙,朝向繁华大街的那一面反而敞开着。当然,在这个拥有约80万人口的城市里,它也是我发现的惟一厕所。

    在新德里,早饭后和朋友一起,在所住酒店的周边散步。我看见,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两旁,有着稀疏的小树林,其间杂草丛生。这里便成了天然的公共厕所,不少男人或站在路边撒尿,或蹲在杂草间大便。离他们几步远,便是上学的少女、上班的姑娘、捡柴的少妇、做牛粪饼的老妇人。实际上,街道上的泥土,也早已成了尿泥,很多墙根更是尿迹斑斑。难怪一旦风起,扑面而来的全是尿骚味。

    和新德里一样,其他城市也是繁华街头随便尿,没有人去管你。因为这是当地人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当我置身于瓦拉纳西的街头,满鼻孔充塞的,就是浓浓的尿骚味,还有搀杂了尿泥、痰渍、牛粪、香灰、机动车轮胎颗粒等诸多成分的扬尘。事实上,瓦拉纳西的“下水道”也是露天的,尿液和生活污水一起,就顺着墙根,在人们的眼前流着。这些水应该最终汇入了神圣的恒河。

    瓦拉纳西的街头考察结束后,回到酒店,从鼻孔里抠出来的全是黑泥。在考察时我注意到,极个别人明显是出于卫生而不是宗教原因,用一块布捂住了口鼻。看来,尽管他们日常生活在这个城市里,却也不愿意呼吸如此污浊、充满着尿骚味的空气。当然,也完全可以想像,这些捂住口鼻的人,也是这样当街撒尿的。

    尤其令我难以理解的是,在杰普尔,经过检票和安检进入古天文台后,离入口不到五米处,就是一个完全露天的厕所。尽管周围全是游客,包括至少上百名中小学生,有人还是泰然自若地站在那里方便。走过他的身边时,甚至可以看到他正撒出长长尿液的性器官。古天文台旁边几十米处,是杰普尔皇宫和博物馆,它们的外墙上,也无一例外地全是尿渍。其实,即便是宗教寺庙的外墙,也成了尿墙。看着这样的尿墙,对照着印度人的宗教情怀,我不知道他们怎样才能自圆其说。然而,这就是真实的印度,似乎矛盾,又似乎天然。

    有意思的是,公共卫生的糟糕,却并不能自然推导出私人卫生的不堪。在乘坐汽车旅行时,我所看到的每一处路边小饭店的门口,都砌有一个露天大水池,很多应该是货车司机的人,穿着内裤,在水池边打水洗澡。途经乡镇时,也不时看到有人蹲在手动压水井旁洗澡。早晨,在恒河的浅水处,除了一些人是出于宗教信仰特意来洗圣水澡的,更多人是在这里洗脸、刷牙、刷舌头。

    在印度,有一个特别的风俗,就是不能用左手递东西,更不必说用左手拍人肩头,以示亲热等。否则,会被认为是对他人的侮辱。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印度人大便之后,不用手纸擦屁股,而是直接用水洗,洗屁股的这只手就是左手。既然左手是经常洗屁股的,再用它来递东西、拍人肩头,自然就不合适了。一位印度学者说,每到傍晚,在印度的乡村,男男女女都会提着一个小水罐,到田地里去。这不是去浇地,而是去排大便了。这也算异国一景。只是,我没见到。

    印度星级宾馆、中高档饭店的洗手间,也因此实行了“一国两制”,既有擦屁股的手纸,也有冲洗屁股的专门喷头,或者洗屁股的专用小水桶。这样的方式,其实更卫生、更环保、更有利于健康。据说,印度人很少得痔疮,便得益于此。而我们中国人呢,又据说“十人九痔”,真可谓是“痔在必得”。假如我们也改变一下习惯,大便之后,用水洗屁股,而不是用手纸擦屁股——或者少用一张,也许不但会减少痔疮的发生率,以近14亿中国人口计,又能少砍伐很多森林。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