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样看来,藏族尚白文化理念的产生和形成大大早于哈达的产生,而哈达只是较晚期出的尚白文化心态的一种反映、一种载体,并不是唯一的反映、唯一的载体。早在丝织品没有出现或不发达之时,我们藏族先民就是以羊毛、糌粑或白石、白灰等白色物品来表达和象征纯正、洁白的善心诚意。古代苯教徒举行宗教仪轨时,就有头缠雪白的羊毛的习俗。那时,先民们逢年过节时把白羊毛挂于门楣和各种器皿上。 祝寿或喜庆之时,人们也用糌粑在衣领上点上一圈白点(在日喀则等的一些地方至今还保留着这种习俗)。后来弟子拜师就得献上一小方块白色丝织品(塔尔卡康)。到了元代初期,随着藏民族同内地各民族之间交往的不断增多,促进了文化的相互辐射。当时蒙族使用“哈达十”的习俗和汉族地区发达的丝织业,使藏族的尚白文化心态进一步找到了表达的具体形式和便当载体。 或许人们在“白人黑帽”这一典故中能够进一步领悟到藏族的尚白文化心态。据中籍记载,当年八思巴任帝师忙国事,西藏的政教由萨迦本钦(直译大官,实为藏王)统领。八思巴的大侍从为了同当时萨迦本钦·贡嘎桑布(第二任本钦)争权夺利,常以谗言挑拨离间八思巴和贡嘎桑布的关系。1276年八思巴第二次返藏后不久,大侍从甚至假借八思巴的名义,向忽必烈告状数落贡嘎桑布的罪行。为此皇帝很快就派出了大将军桑戈为统帅的讨伐大军进藏查办。 当讨伐大军近逼卫藏之时,大侍从唯恐败露自己的阴谋,给八思巴食物中下毒灭口,不久他自己也畏罪服毒身亡。据传,当贡嘎桑布被桑戈正法时,他身穿白衣,头戴黑帽,砍下头后流出来的尽是白血。当忽必烈听到这一情况时,才知道是一起冤案,但为时已晚。从此,冤枉好人便称之为给白人扣黑帽。(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