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达文化的内涵及其它(一)
2006-05-19


稿件来源: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西藏民俗


    哈达,藏族人民作为礼仪用的丝织品,是社交活动中的必备品。哈达类似于古代汉族的礼帛。关于藏族哈达的文化内涵及用法等,笔者应西藏电视台同志之约,曾为一部藏族民俗专题片写过一篇短文,但未曾刊载于报刊。现根据记忆笔录成文。

    根据有些学者分析,哈达这一名称开始出现于八思巴第一次返藏之时。众所周知,八思巴是藏族历史上,特别是中央同西藏地方关系史上非常重要的伟人。他于1244年随其叔父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前往西凉(亦称凉州,今甘肃武威)会见元太宗窝阔台次子阔端。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八思巴被尊为国师、帝师。他于1265年第一次返藏时,向菩萨、佛像和僧俗官员敬献、赐奉哈达。据笔者所知,史书中关于哈达的正式记载,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据传,当时八思巴在为大昭寺的菩萨塑象敬献哈达之时,壁画中的一尊度母也向八思巴讨要了一条哈达。这位度母在藏语中被称“卓玛塔尔联玛”。看来哈达同这位度母很有些历史缘份,如有兴趣,至今仍可到拉萨大昭寺去拜谒这位度母。

    按照藏文字母的写法,应为卡达,而不应为哈达。对这约定俗成的写法,我们姑且不去探究。那么,哈达这一名词到底是藏语,还是蒙语呢?笔者认为现在还不太好断言,但是根据藏语语音和组词特点,不太象藏语,反而却有点象“哈达卡”这一蒙语在藏语中的变音。

相关连接:

哈达文化的内涵及其它(二)

哈达文化的内涵及其它(三)

哈达文化的内涵及其它(四)

哈达文化的内涵及其它(五)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