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哈达,藏族人民作为礼仪用的丝织品,是社交活动中的必备品。哈达类似于古代汉族的礼帛。关于藏族哈达的文化内涵及用法等,笔者应西藏电视台同志之约,曾为一部藏族民俗专题片写过一篇短文,但未曾刊载于报刊。现根据记忆笔录成文。 根据有些学者分析,哈达这一名称开始出现于八思巴第一次返藏之时。众所周知,八思巴是藏族历史上,特别是中央同西藏地方关系史上非常重要的伟人。他于1244年随其叔父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前往西凉(亦称凉州,今甘肃武威)会见元太宗窝阔台次子阔端。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八思巴被尊为国师、帝师。他于1265年第一次返藏时,向菩萨、佛像和僧俗官员敬献、赐奉哈达。据笔者所知,史书中关于哈达的正式记载,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据传,当时八思巴在为大昭寺的菩萨塑象敬献哈达之时,壁画中的一尊度母也向八思巴讨要了一条哈达。这位度母在藏语中被称“卓玛塔尔联玛”。看来哈达同这位度母很有些历史缘份,如有兴趣,至今仍可到拉萨大昭寺去拜谒这位度母。 按照藏文字母的写法,应为卡达,而不应为哈达。对这约定俗成的写法,我们姑且不去探究。那么,哈达这一名词到底是藏语,还是蒙语呢?笔者认为现在还不太好断言,但是根据藏语语音和组词特点,不太象藏语,反而却有点象“哈达卡”这一蒙语在藏语中的变音。 |
相关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