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讲记
圣一法师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
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
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缍.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
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
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各位善知识、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今日是宝莲禅寺主办一连三晚的讲经法会,经文最普通,亦人人识得,名叫般若
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
这个心字很重要,成佛也是心,造众生也是心,天堂也是心,地狱也是心,所以
大方广佛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香港是由心所造,由有福德的人的心来造,祖国锦绣山河,也是由善人君子的心
所造,乃至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也是由娑婆世界众生的心所造,极乐世界是由阿
弥陀佛,及清净海众的清净心而造。惟是很多人还末认识此心,迷了此心,受苦
无量,生死轮回无了期,惟有诸佛菩萨明了此心,圆满明白此心时名之为佛,一
分一分的明白此心,名之为菩萨;菩萨是佛因,佛是菩萨的果,佛因佛果不离明
心,若心未明,佛因无你的分,佛果更无你分,所以学佛的人有一个条件:诸佛
如来这样行,我们便这样行,诸佛如来这样修,我们便这样修,如何修?就是明
心嘛!
大乘起信论谓心有四相:生、住、异、灭。凡夫於四相中只明灭相,心灭了凡夫
以为明,其实不明,心走了,灭了,心已不在,那时如何明心,所谓贼後兴兵,
贼走了,兵来地无用,所以凡夫不称为觉——心灭了才觉又有什麽用呢?
何谓灭相?例如我刚才打了一个妄想,当打妄想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打妄想,打完
妄想,才「觉」刚才打妄想,妄想在何处?你有没有捉到?——减去了!所以凡
夫觉灭相,不名为觉。又如起了一个恶念,你「觉」这个恶念吗?——灭了才觉,
末灭以前不觉,灭了之後才觉不称为觉,所以凡夫对自己的心一点也不觉,灭了
之後才觉称为不觉。
异相又如何呢?觉异无异,一觉心的异相,这个「异」便空了,是为觉异无异。
例如人发梦,觉梦无梦,想错,觉错无错。
二乘人觉心的异相,异即变异也,是与非是异相,善与恶、生与死、人与我、怨
与亲等是异相,二乘人觉心的异相,觉异无异便无是非、善恶、生死、人我、怨
亲,无异便是涅盘,所以二乘人亦没有什麽了不起,他们只不过修行用功,见到
心的异相,觉异无异,生死便了。
菩萨进一步觉「住」相,觉住无住,迷时便有住相,觉时则无,例如作恶时是迷,
觉时便不作:不修善是迷,一觉便修善则无迷,所以觉住无住——觉「住」时,
一切不住,有所住便是妄心,一切不住便是真心。
菩萨无住,不住又是什麽相呢?不住便是无相,不住则内无我相,外无人相,中
间无物相,叫作三轮体空。例如布施时,无能施的我相,无所施的物相,亦无受
施的人相,如何无?不住则无,住便有,世人拣佛来拜,拣僧供养,也是住相,
拣佛来拜,功德不会大,拣僧供养,失去普供的心,不名为普供养,名为别请供
养,心小,功德亦小。
不住相布施,一供一切供,无住心犹如虚空,功德亦犹如虚空。金刚经云:「菩
萨於法,应无所住行於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
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
菩提,於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
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
量。」
菩萨觉住无住,所以不住生死,不住涅盘;若住布施,不能修持戒,若住忍辱,
不能修禅定,菩萨如是无所住,六度万行齐修。
心的生相又如何?若觉生则无生,无生又是什麽?无生就是佛,等觉菩萨还有一
分无明生,十地菩萨还有二分无明生,初地菩萨有十分无明生,佛见心的生相,
觉生则无生,见无生心,观一切法无生,证得无生法忍:烦恼是生法,烦恼不生
便是菩提,业障不生就是解脱,生死不生是涅盘,众生无生是为诸佛,所以众生
成佛很容易,只要能够觉生无生便是佛,因此,佛称为大圆满觉。
佛对心的四相最清楚,最明白,所以称为明心——觉生无生、觉住无住、觉异无
异、觉灭亦无减,生住异灭四相皆无,是为菩提心、清净心,也就是般若波罗蜜
多心,唯佛究竟,凡夫迷而不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