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皮薄”是一把双刃利剑
2009-03-09

“脸皮薄”是一把双刃剑

2009年03月09日  来源:浙江都市网

    一位男士为了表示尊重和友好,要和女士握手,哪知这位女士的脸顿时变得通红,扭扭捏捏地和他轻握一下,马上触电般地把手抽了回来;一位父亲带着穿戴整齐的儿子参加朋友聚会,其他孩子都彬彬有礼,谁想自己的孩子竟在草地上滚得一身泥,这个父亲恨不得马上带着不争气的“犬子”离开……看到这些生活场景,人们可能会说:“这二位的脸皮真薄!”其实,在我们身边脸皮薄的并不少见。而所谓的脸皮薄只是国人心理外化衍生出的现象,其深层原因在于,中国人更含蓄、更好“面子”。

    传统教化提倡含蓄

    中国人含蓄的传统源远流长。早在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道德教化就被一统于儒家的麾下。而儒家伦理的核心之一就是“礼”,包括君臣之礼、父子之礼、夫妻之礼等。它所要表达的实质内容就是,做人必须严格遵守道德教化。谦虚谨慎的人应受到尊重;而对于“狂妄之徒”必须予以压制。这里提到的“狂妄之徒”,就是那些在社会中,勇敢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见,有时甚至会无所顾忌的人。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是不允许这些“违礼”的人存在的。

    此后,随着道德教化渗透到大众生活的各个细枝末节,并不断地得到强化和巩固,大多数国人开始认为,只有做一个低调而含蓄的人,才符合传统规范。于是,含蓄成为大多数人认可的美德。

    中国人在意别人的看法

    同时,大多数人中国人都很看重面子。在待人接物时,如果出现让自己丢脸的事,就会觉得无地自容。这是因为,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基本上都是“人治天下”,人们在自控方面更多依靠感性的、主观的东西。因此,不少中国人很在乎别人的看法,一旦别人觉得自己做得不妥,就会感到羞愧。所以很多人都怕在人前丢面子,于是不敢多说话、不愿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

    另外,在人际交往中,有很多人害怕被拒绝。如果自己先示好,而对方不接受,那多丢面子啊。与其这样,不如自己被动点,先看别人有怎样的举动,自己再跟着效仿。即使丢面子,也是大家一起丢。所以,许多中国人在说话做事时,常常显得不够主动。

    “脸皮薄”是把双刃剑

    我们不能笼统地说“脸皮薄”是好是歹,其实它更像一把双刃剑。

    从积极方面看,它是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表现。一个人如果踏踏实实地做人做事,凡事都谦虚,不刻意张扬,将会更顺利地融入社会。此外,“脸皮薄”还是一种自省方式。这些人嘴上不说,并不代表他们的思想不受外界影响。事实上,他们更习惯给予自己充分的时间用来自省,反省自己是否遵守了既定的道德规范,在哪些方面是应该进行调整等。

    从消极方面看,“脸皮薄”无异于给自己树起一面自我保护的“盾牌”。有些人在人际交流中,由于害怕出错,就过分地自我保护,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想法。除非大多数人表达了同一个观点,他们才会随大溜发表意见。这样,过度的心理防护反而会让人觉得你不爽快、有心机。慢慢地大家就会远离你,给你造成孤独感和不安全感。

    这就提醒我们,“脸皮薄”要适度,要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遇到非要给别人留面子的情况,再三缄其口也不迟。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