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自在菩萨“自在”表现的十个方面
2015-02-11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作者:圣学法师
        编者按:《心经》开篇就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观自在菩萨”又称“观世音菩萨”,民间俗称“观音菩萨”。顾名思义,无论“观世音菩萨”还是“观自在菩萨”,都有其特殊之蕴意。那么,“观自在菩萨”究竟有哪些“自在”?


安岳毗卢洞紫竹观音(图片来源:凤凰佛教摄影:曹立君)

“观自在菩萨”是指谁?依照字义来看,观是观察的意思。观是用眼去观,但这里不是以眼睛的眼,而是以心眼、慧眼的眼来观察这世间的一切法。“自在”即是“自由”,我们说他自由自在地生活,或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但这并不是佛法上所说的自在;佛法讲自在是指一个人摆脱了种种烦恼的系缚,内心没有执着。

不但如此,大乘经论里举出菩萨有十种自在——

一、寿自在:三明六通的阿罗汉在入灭前,能够随意住世一劫,但只限一生而已。菩萨的寿命要长可长、要短可短,不但随自己安排,而且是随机示现的,已无生死寿夭之相。延万劫而不长,促一念而不短,这就是寿自在。释迦牟尼佛也是寿自在,只要众生请佛住世,佛可以住世间一劫来度化众生。

二、财自在:菩萨所要一切所须之物,不用经营,自然可得到,这并非以神通力得到,而是过去世所修的果报殊胜,所须之物应有尽有,这就是财自在。天人心想要进食,其所想要吃的食物就现前,这也是财自在,只是其自在力有限。

三、业自在:众生随业力所转,随业力去投胎,随烦恼业习去造业,但佛和菩萨摩诃萨就不被业力所转,他们能够知道过去世的某些业因缘,跟某地区的众生有缘,可应机设化,利济自如。这与阿罗汉不一样,阿罗汉称为无生,这一生了结了生死,就进入涅槃,不再出生了。

四、受生自在:菩萨能随愿入胎,在六道中随愿到任何一道去度化有缘的众生。他的受生,并不像众生愚痴般的入胎。有些菩萨入胎不迷,住胎就迷惑了;有些入胎、住胎都不迷惑,但一出胎就迷了;只有不退转菩萨是入胎、住胎甚至出胎都不迷惑。悉达多太子就是如此受生自在,从兜率天观机缘,再决定到净饭王家中受生。

五、愿自在:凡夫有愿,难得自在做到,就成虚愿;而菩萨要做的事,必得圆满完成,随心想而做,随愿而成,没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慨。

六、心自在:凡夫通常心猿意马,妄想纷飞,心随境转,没有办法给予切实的控制;菩萨则不一样,能掌握自心,不被外境所转,不被贪、嗔、痴等烦恼所迷惑,于任何境界,内心自由自在。

七、如意自在:也叫做神力自在,菩萨具大神通,威力难量,要变化什么都能,要到哪里都可到,无障无碍。

八、法自在:菩萨能修行一切法,亦能演说一切法,普令众生,受法圆满。

九、胜解自在:菩萨于佛法中自得胜解,了彻胜义;亦为他说,令他普得胜解,了彻胜义。

十、智自在:菩萨具大智慧,善说法要,辩才无碍;众生爱乐,欢喜受化。

观自在菩萨即般若观慧已得自在的菩萨,这主要是指菩萨以慧眼观察世间的真相,心不再迷惑,身心自由自在。用经文来解释,照见五蕴皆空即是观,度一切苦厄即是得自在,所以凡是能观察真理获得痛苦解脱者,都叫观自在菩萨。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