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家庭成为社会新的弱势群体
2015-02-03来源:荆楚网
   目前,我国首批独生子女的父母正在步入老年,“失独老人”和“失独家庭”问题日益凸显。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总数约有1.6亿,失独家庭已超过100万,每年新增7.6万个,我国失独老人有50%患有慢性疾病,15%患有重大疾病,因病致贫的占50%。独生子女家庭在承担精神打击的同时遭遇经济困难,成为了社会新的弱势群体。

  这是一个令人同情而有担忧的数据,也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必须关注的热点。决不能让这些昔日积极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再流泪、惶恐。

  失独困境是一种“制度后遗症”,因此,由制度予以补救是理所当然的事。我们看到,这些失独家庭与一般的弱势群体家庭不同,他们往往沉浸在老年失子的悲痛中无法自拔。由于缺少温暖和关怀,导致一些失独家庭往往封闭在自我的圈子里。伴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养老、生病无人照、精神孤独等困难日益突出。尤其是农村失独家庭更是则面临经济困难和老无所依的双重困境。急需社会和制度的双重关怀。

  但是,我们看到,现实生活中,这一块无论是政策还是社会关怀都比较薄弱,因而导致人们对计划生育政策产生怀疑和对立情绪,影响了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这些都充分说明修复制度短板,建立和完善失独家庭社会保障制度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首先要建立计生政策的抚恤扶助功能。例如提高独生子女父母的优待金、建立健全独生子女健康体检和保险制度、对独生子女死亡而父母又不能再生的政府给予一定的抚恤金、对那些确因失独造成无法养老的的家庭实行政府兜底养老、还可以让所有失独家庭父母并以年迈者由政府出资全部进入养老院等等。总之,要尽心尽力的为失独家庭分忧解难,让其像其他有子女的家庭老人一样安享晚年,度过余生。

  在建立健全养老保障外,还要坚持两手抓,努力解决他们的精神扶持,这一点尤为重要。人常说,哀莫大于心死。如何帮助他们走出痛苦,恢复生活的信心是不可回避的课题。可以发挥工青妇和志愿服务者的积极性,并且要向失独家庭倾斜。与老人们贴心交流,把老人当做自己的亲人,生活上照顾,心灵上交流沟通。尤其是那些刚刚失去子女和身患重病的老人更要多多关心和体贴,让他们尽快走阴影、恢复健康比啥都重要。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