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路上要有光”是平安星联合新京报共同发起,中国扶贫基金会、腾讯乐捐平台、新浪微公益、优酷等多家机构支持的公益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为缺电、照明不足的地区募集太阳能灯的方式,倡导安全环保的家庭生活方式,传播防灾减灾的安全意识和理念,改善贫困地区的照明情况,希望以一盏灯佑得一家平安、以一盏灯点亮贫困家庭的希望。
领到太阳灯的欢喜
该项目的第一站选择了云南鲁甸地震灾区,鲁甸八宝小学的朱老师告诉我们:“鲁甸灾后通电情况仍不稳定,有时会出现连续停电几天的情况”。得知八宝小学的很多学生都要步行往返共五六个小时的山路上学,尤其早上天尚未亮,多数学生是在没有照明的情况下走山路的,于是项目团队决定跟随一名学生共同走一次求学路。
我们选择了一个8岁上一年级的小女孩涛涛,和这里其他的同学一样,涛涛非常腼腆,不爱说话。她每天早晨4点半就要起床,5点出发往学校走。我们快到5点时赶到涛涛家,这时路上还是漆黑一片,如果没有照明工具,我们恐怕无法安全走到她的家里。
涛涛家有三个独立的不挨着的房间,一个是木板房搭起来的,像是个客厅,里面有一堆火,屋子里面很炝人,但是他们貌似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另两个是“卧室”了,一个是涛涛和妈妈住的,还有一个是其他人住的,地震后房子倒了,这两间卧室是用救灾帐篷搭建的,正值深冬的天气,帐篷里仍能感受到大风带来的寒冷。到涛涛家时,正赶上她吃早饭,所谓早饭,就是炉火里烤着的几个土豆(当地称洋芋)。涛涛吃了一个洋芋后,我们就出发了。
涛涛的早饭
涛涛是没有手电筒的,原因我们并没有询问,我想或许是由于灾区通电不稳定、或许是对于这样的家庭,电费和电池也是值得节省的开销。地震后的山体结构平衡发生改变,造成了持续的毁坏,路上到处都是随时可以滚下来的乱石头,路面凹凸不平,走几步就要扭一次脚的样子,孩子们走得习惯了,倒也平稳。路上随时会遇到从不同小路赶来的孩子,大家时而并肩走一段,时而各自以各自的速度赶路。
我注意到,前前后后虽然共遇到了几十个孩子,但有手电筒的孩子不足十个。在与八宝小学朱老师的聊天中得知,已经有几个孩子在漆黑的求学路上发生小事故,严重的已经骨折在家休养。我想或许贫穷还可以保得一家人知足和乐,但一场事故却足以打击任何家庭。
在路上,涛涛和我们讲她的梦想是能好好读书,将来可以考出去,离开这里。虽然没说要去哪里,但是我看出来她对外面世界的渴望,还是让我感到了心酸。每天都上学下学,上山下山,每天都走山路6个小时为的就是能读书,将来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学校到家里10几公里的路程就成了她实现梦想的距离。
谈梦想
八宝小学不是一个孤立的独特的小学,无论在龙门乡还是其他地区的其他学校也存在同样的情况,当求学变成实现梦想的机会时,距离已经变得渺小。这1万米的梦想他们会实现吗?
#上学路上要有光#项目已在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支持下,在腾讯乐捐及新浪微公益平台开通的渠道,一盏几十元的太阳能灯,就能帮助解决贫困家庭的电费问题,护佑走山路的孩子们平安求学,为一个家庭点亮希望。
项目在新浪微博“微公益“平台捐赠通道:
http://gongyi.weibo.com/218021
项目在腾讯“乐捐”平台捐赠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