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广爱基金重疾防治白皮书发布
2014-12-19来源:广州日报
 


行进中国·精彩故事·广州

为广州首个重疾救助资源手册助重疾患者找到更多求助渠道重疾救助,一直是一项既专业又复杂的公益活动。抱着“让更多人来帮助更多人”的信念,广州日报广爱基金自2012年4月成立以来,共帮助了200多位重疾患者,募集并拨付了来自近7万人次的爱心个人及30多家热心企业、基金会等近800万元善款用于重疾救助项目。然而,在这背后,还有上万例未能被救助的重大疾病申请,每一例申请背后总有沉重、让人痛心的故事。重疾援助需求的迫切性日益彰显。

12月18日,广州日报社、广州市慈善会、时代地产公益基金会携手推出广州首个重疾救助资源手册——《广爱基金重疾防治白皮书》(下文简称“白皮书”),总结梳理已有的医保政策,并尽力搜集汇总所有已知的重疾救助渠道及资源,帮助更多的重疾患者增强自身的自救能力。在近日举办的广州重疾救助联合协作研讨会上,与会的业内人士也希望借白皮书发布之机,联合广州乃至广东重疾救助领域所有的伙伴,一起携手努力,帮助重疾患者找到更多延续生命的可能。

● 解密

历时3月打造穗首个

重疾救助资源手册

作为中国报业的“领头羊”和负责任的主流媒体,《广州日报》自1952年创刊便一直热心公益。近十年来,《广州日报》已经报道了近千位重大疾病患者。2012年4月成立广州日报广爱基金以来,基金已帮助了200余位在广州治病的重大疾病受助人,帮助他们筹款治病。但是,两年来向基金递交求助信息的个案却已经超过1万例。

值得注意的是,在基金的受助对象中,相当一部分人或没有户口、或没有购买任何类型的医保、再或是特别贫困,压根垫付不起医药费……迫于现实的无奈,也有一些患者因为不了解相关的救助政策和救助渠道,走投无路下不惜采用极端的方式吸引社会的关注。身为拥有强大公信力的媒体平台,《广州日报》深感除了倡导社会关注、刊登个案故事筹款外,还应该更加努力地来帮助重大疾病患者寻找更多的资源和渠道。

增强重疾患者的自救能力,帮助他们熟悉已有的救助政策,引导他们找到更多的求助渠道,这是《广州日报》决定推出白皮书的初衷。作为广州首个重疾救助资源手册,这一项目自立项之初,就得到了广州市慈善会和时代地产公益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历时3个多月,在联系国内137个相关机构,并收集、核实了针对广东地区开展疾病救助的101个项目信息后,内容近3万字的白皮书终于出炉。

● 服务

重疾援助如何申请

如果不幸罹患重大疾病,如何一步一步获取帮助?白皮书指出,重疾援助可按医保报销、医疗救助、社会慈善力量三步走。同时,白皮书对2015年1月1日即将施行的医疗保障制度和广州现行的一系列医疗救助政策进行了梳理,并辅以案例说明,且注明了申请途径以及相关机构或部门的联系方式。

在筹备白皮书的调研过程中,广爱基金发现广州户籍患者医保实际报销的比例通常可达50%~60%,非广州户籍患者的医保实际报销比例则通常小于20%。之所以产生实际医保报销的差距,一方面是因为许多检查费用和药费不属于医保报销范围,另一方面因为若是非广州户籍患者,异地就医的医保报销比例会更低。

101个重疾救助项目可申请

截至今年12月初,广爱基金在对广东地区开展疾病救助申请和服务的81个机构的101个项目信息(详见右表)摸底中发现,资助类项目与服务类项目的比例达到了3:1。在这101个项目中,要求受助人必须具有广州户籍的比例却仅有8%。

在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和医疗救助构成的医疗保障制度之外,各种慈善组织、爱心企业、医院等设立的救助项目,都对重大疾病救助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白皮书对广东地区开展疾病救助的101个项目进行了逐一梳理。其中,白皮书还提醒重疾患者,有许多医疗援助项目是针对特定病种的。

白皮书指出,广州各大医院的救助项目共31个,其中拥有最多救助项目的是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有包括新希望救治基金等在内的6个救助合作项目;针对特定病种的项目有57个,其中救助数量最多的病种为先天性心脏病,针对该病种的项目达到12个;普适性的大病救助项目有33个;针对儿童的项目有34个;针对特定职业背景人群的项目有5个。

不仅如此,白皮书还为公众链接了广州日报广爱慈善金、信息时报爱心慈善金等广州城内的媒体求助平台资源;并向重疾患者提供了省内就医指引,为他们晒出了广东106个专科“全国最牛”榜单,帮助他们寻找最适合自身病情的医院。

不同人群适用不同医保

医保是重疾救助的第一道“保护网”。白皮书对各类人群适用的医保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梳理。

简单来说,职工医保包括一般的门诊和住院报销政策,以及补充医疗保险和重大疾病险。职工医保的保障水平和最高支付限额是各类医保中最高的,累计最高限额标准为上年度本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6 倍。以2013年度为例,医保最高支付限额为38.25万元。

参保人在法律规定医保支付范围内,只要基本医保记账金额达到38.25万元,就会自动启用重大疾病险,超额部分由重大疾病医疗补助金按95%比例支付,最高支付限额为15万元。购买补充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最高支付限额以下所对应的个人先自付部分费用,累计2000元以上部分由补充医疗保险金支付70%。

需要注意的是,广州市各区医保的标准尚未统一。在花都、番禺、从化、增城参保的职工,应留意所在区域的具体待遇。城乡居民包括未成年人、非从业城镇居民、老年居民,以及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全日制在校学生(无论是否本地户籍),则可购买城镇居民医保。

从2015年1月1日起,广州的医保制度不再有城乡差别,现行的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合并为城乡居民医保,原新农合参保者可与城镇居民一样享受门诊慢性病及门诊特定项目待遇。同时建立大病保险制度,对参保人自付医疗费用进行“二次报销”。医保+大病保险最高可报销36万元。

● 呼吁

推动重疾救助资源整合

信息局限拖慢救助效率

如何提高救助效率,是此次广州重疾救助联合协作研讨会 上大多业内人士关心的问题。

广东狮子会重疾救助委员会主席刘开诚坦言,狮子会下属160多支服务队都在开展各自的救助活动,但存在与医院、媒体的联系不够,资料收集得不全等问题。

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广州项目负责人罗典说,目前重疾领域的个案存在多头救助的现象。“如果有救助联盟,及时发布跟进信息,就可以缩小费用缺口,确保救助资源不浪费。”

“今年的广州马拉松慈善方阵为困境儿童筹款,虽然筹款不多,但社会影响力很大。”广州市慈善会秘书长汪中芳称,仅一个多月救助的个案已经达到60多例,而这一项目从2009年开始,总共才救助了180多例个案。

汪中芳坦言,很多慈善公益组织也面临同样境况,“很多人前来捐款,但救助效益还是存在问题”。“几个机构一起形成一个信息平台,或将一些资源进行整合,是否能提高救助效率?广州日报发起白皮书项目立意很好。”

汪中芳希望通过研讨会,进一步推动广州地区在重症救助领域资源的整合、链接。而这也反映了参加研讨会的近30名业内人士的共同心声。

评价:

白皮书就是一本“百科书”

时代地产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李娟透露,2013年,她所在的基金会接到了一单求助。一个患有重型地贫的孩子在医院移植仓中住了半年,等待第二次移植手术。在很短的时间内,基金会帮孩子募集到了25万元,助他顺利完成了手术。

“这个个案给了我们很多思考。”李娟说,很多慈善组织覆盖了常见的多种疾病,也在寻找所能救助的群体,但社会上仍有很多家庭求助无门。“这本白皮书让多种资源的网络有效链接起来,并对医保政策进行了全面梳理。对不幸的家庭来说,算得上是一本求助的百科书。”李娟期待,重疾患者及其家庭能够通过这本“百科书”增强自救能力,也让慈善公益组织尽可能地发挥最大功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宣传科科长李绍斌反映,很多专家面对经济困难却有治愈可能的患者及家庭常常满心无奈。“白皮书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式,给了医院、社会上的救助基金以及患者一个指引。”李绍斌称赞道。

《白皮书》获取办法

1.登录http://guangai.dayoo.com 点击下载;

2.关注微信公众号“广州日报”或“广州日报广爱公益”微信号,点击底端子栏目“重疾救助”下载(文件较大,建议在WIFI环境下下载);

3.发邮件至广爱基金邮箱:2498716203@qq.com联系获取;

4.下周二(12月23日)起,可在大堂放置有《广爱基金重疾防治白皮书》宣传架的医院的咨询前台免费领取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