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都城隍庙——古代道教音乐的坚持
2014-11-11来源:骊山明圣宫(微信)

    西安鼓乐的渊源历史​

    西安鼓乐是流行于西安及附近地区以鼓为主的打击乐与吹奏乐混合演奏的一个大型的民间器乐乐种,民间多称“细乐”。它起源于隋唐,历经宋、元、明、清以至今日,曲目丰富,内容广泛,调式风格各异,曲式结构复杂庞大,仍然相当完整的保存着传统的曲目、曲谱、调式、乐器及演奏形式。被世界音乐界和史学界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2009年,“西安鼓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世界人民所认同。西安鼓乐依照流传地区和演奏风格,分为僧、道、俗三个流派,其中道派的主要代表乐社是西安都城隍庙鼓乐社。

    道派鼓乐的代表:西安都城隍庙

    鼓乐​西安都城隍庙鼓乐,是西安鼓乐三大流派(道、僧、俗)中道派的代表。历来城隍庙道众除口诵功课外,还必须修习鼓乐,世代相传,口传心授,其乐曲、乐器与道教经韵、法器密切相关,融入众多道教元素。 

古代道教音乐的坚持:西安都城隍庙

都城隍庙鼓乐演出

    ​都城隍庙鼓乐历史概述​

    西安都城隍庙鼓乐活动,起于城隍庙建立之初,流行于明清之际。原城隍庙“魁星楼”中藏有众多珍贵乐谱,清末道人安来绪曾见署有明嘉靖(1522—1566)年号的抄本,1942年日本帝国主义轰炸西安时“魁星楼”被炸,众多经卷与乐谱、乐器被烧毁,存世无几。

​    都城隍庙鼓乐历史上的代表人物是,都城隍庙主持安来绪道长(1895—1977)。安来绪道长曾先后当选为第三届全国文代会代表、中国音协会员、省政协委员。1961年应邀晋京演出,取得轰动性效应,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由于他在音乐方面的杰出贡献,后来被载入《中国音乐家大辞典》,是近代史上道教界两位获此殊荣的大师之一(另一位为《二泉映月》的作者——阿炳)。

    1966-1976年,十年“文化大革命”中,都城隍庙鼓乐社遭到了极大破坏,庙产被占,道人被赶出庙门,部分乐谱被毁,部分乐谱流入民间,1977年安来绪道长逝世后,都城隍庙鼓乐社活动中止。

    随着城隍庙的归还道教,西安都城隍庙鼓乐社在刘世天道长的努力下于2005年正式揭牌恢复。​

    高速发展的都城隍庙

    鼓乐​都城隍庙鼓乐社恢复后,积极挖掘整理抢救鼓乐资料,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准的年轻乐师,又恰逢中华民族大力发展传统文化的大好时机,都城隍庙鼓乐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帮助,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乐社不断受邀参加各种活动,先后参加了“欧亚经济论坛”、“世界古遗址理事会”、“华夏民俗文化节”、“国际道德经论坛开幕式”、“北京智华寺音乐节”等重大活动演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我们相信这个时代是道教文化复兴的时代,不仅是道教鼓乐,道教文化中其它有益于民众,有益于社会的部分也必将展现出新的光彩。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