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粮食浪费须全方位出重拳
2014-10-28来源:光明日报
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家粮食局发布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生产的粮食中有35%被浪费,其中每年仅在粮食储存、运输和加工等餐桌外的环节浪费就高达700亿斤,接近我国粮食总产量的6%,相当于产粮大省吉林省一年的粮食产量。消费环节的损失浪费则更加触目惊心,据有关专家估算,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食物约合2000亿元,相当于两亿多人一年的口粮。粮食产后损耗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

    我国粮食供求处于紧平衡状态,近年来粮食进口量持续增加,每年进口的谷物和大豆在1000亿斤以上,而每年又白白地损失浪费上千亿斤粮食。如此对比令人痛心。粮食损失浪费如不坚决遏制,不仅有可能加剧国内粮食供需矛盾,也与全球资源供需形势格格不入。管好粮仓,反对浪费,一定程度上来说,其意义不啻守住耕地红线,而节约粮食、反对浪费,不仅有利于减轻国内粮食供求平衡压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有利于改善全球粮食供求。解决粮食浪费问题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减少粮食产后环节的浪费,离不开科技进步,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从根本上则是要靠改变管理理念,实现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的转变。一些仍然存在重量轻质观念的粮企和监管部门应该看到,减损相当于增产。据初步测算,减少单位粮食损失的比较效益明显高于增产单位粮食,同时节省了耕地和水资源。因此,科学管理不能止步于生产环节,而应该贯穿在粮食减损的每一个环节。用创新、有效的技术代替传统、低效的手段非常必要,并且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多方共同参与,政府部门尤其应该做好硬件设施建设工作和普及科学储粮知识的工作,类似中储粮仓储失火造成巨额损失的事故绝不应该再出现。

    消费环节的浪费则更应注重社会观念的转变。我国以奇迹般的速度完成了从饥饿贫穷到基本小康的蜕变后,勤俭节约的美好品德却渐渐被抛弃。粮食减损从本质上说是个社会管理问题。一方面,公款吃喝消费的管理应用“法”,从立法、财政预算、监督、严格问责乃至追究法律责任等途径,杜绝公款吃喝造成的浪费。另一方面,社会行为的管理应用“理”,合理消费、反对浪费的教育应该进校园、进单位、进餐厅,逐步扭转社会观念,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能否做到温饱不忘饥寒,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社会各方都应该不懈努力、厉行节约,把“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传统发扬光大。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