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流水线:莫让唐卡失去了信仰的环节
2014-09-22来源:新快网 作者:李世云

唐卡中蕴藏着信仰的力量(图片来源:资料图)

小时候做过几次这样的梦,梦中有许多许多的人,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态度安详,排列整齐站着,空中五颜六色飞翔的有奇怪的云朵、奇怪的鸟类。为何有这样的梦?一直弄不明白。

后来有一天偶然机会见到了唐卡,感觉很熟悉。小时梦中的情景,不就是唐卡吗?或许是笔者牵强附会,但从那时起,唐卡这种千年的古老艺术真真吸引住了我。

在藏语里,唐卡画师被称为“拉如”(lhazo),“拉”(lha)为神灵,“如”(zo)为制作;唐卡画师就是“造佛的人”。画师以佛教图像传播佛法,等同于僧人讲经传法。故而在整个藏传佛教的信仰圈中,唐卡与唐卡画师都拥有崇高的地位。

“青海热贡是唐卡绘制的源头。”青海唐卡艺术协会副会长曹云兄这样说。我们了解到,青海热贡吾屯是“画佛者”的村落,在这片土地上,孩子从小就能够循着长者的笔触跟着绘制佛像。

吾屯人见面的标准招呼语是“阿里去底着?”它的意思是:“你要去哪里?”从前的吾屯画师几乎一年到头都在外地画画谋生,这个招呼几乎说明了一切。

西藏博物馆研究部副主任吉如·巴桑罗布对收藏周刊记者说:“绘制唐卡的过程,就是一个精神朝圣的过程。我是专门研究佛教造像的,有次去牧区考察,藏民们问起,我就说了我的专业。他们觉得很惊讶,‘佛’是可以研究的么?”

民国时期欧阳竞无大师有论断,“佛法非宗教非哲学,佛法是教育,佛法是今时所必需”。从传播佛学的角度看,唐卡不仅仅是艺术品,它有着更多的承载内涵。不应让唐卡失去信仰的环节。

方寸之上的神佛,是佛教信仰的方便法门,形成藏地“移动的寺院”。唐卡与画师构成“神与人”的关系,艺人如同遵循唐卡画面的比例尺寸一般,谨守着个人的品格德性。这些“挟艺穿行”的无名画师,以有限的生命,献身于不断重复的画面之中,使艺术成为神圣。

“你要去哪里?”看似简单的一句问候,又有几人能真正地回答出来呢?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