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奖李娜将“成绩”作政绩
2014-02-03
湖北奖李娜将“成绩”作政绩

2014-02-03 来源:新京报

  ■ 观察家

  李娜并不代表国家队参赛,按“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的原则进行奖励,自然尴尬。

  湖北省重奖李娜80万元,引发了舆论热议:政府是否该重奖商业比赛运动员?律师庞琨已向湖北省政府申请,要求公开奖励李娜80万元的法律依据、资金来源和审批流程。对此湖北省体育局表示:奖励80万元“有政策依据”,执行的是该省去年全运会冠军的奖励标准。

  这里且不纠结于细节问题,比如,李娜在外国夺冠,为什么湖北省却执行中国全运会的奖励标准?

  从宏观上说,政府奖励优秀运动员,原本就是体育“举国体制”的一部分;所以,对早已脱离“体制”单飞的李娜,还套用“体制内”的标准奖励,自然名不正言不顺。

  之前,我国各级政府奖励运动员所依据的规范是,1996年原国家体委、人事部发布的《运动员教练员奖励实施办法》(下称《奖励办法》);包括湖北在内各省制订的全运会、奥运会奖励标准,莫不以此为依据。

  但是,应该注意到这个《奖励办法》的“上位法”——《国务院关于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通知》[国发(1993)79号]和人事部、国家体委《关于印发〈体育运动员、教练员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人薪发(1994)12号]。也就是说,目前对运动员的政府奖励,其实是20多年前那场未完成的“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的一部分。

  众所周知,“举国体制”下运动员的培养成本由政府承担,其体育职业生涯、商业价值由政府控制。在“举国体制”下,由政府以20多年前“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的名义,奖励体制内的优秀运动员,虽然也凸显了体育领域改革的滞后,但其逻辑还是能自洽的。

  但是,李娜早已脱离“体制”单飞,从事网球商业比赛,自担风险、自享商业利益,并不代表国家队参赛。那么,湖北省还要硬生生地按“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的原则,对李娜进行奖励,自然很尴尬。且《奖励办法》明确规定,奖励仅适用于体育系统、其他系统(此指当时铁路等系统的体工队)的运动员;而李娜,以及丁俊晖等纯商业比赛运动员,并不在“系统”内。因此,即使湖北省动用体育的机动预算奖励李娜,虽不存在审批问题,也有悖于预算合法性——因为李娜等体制外的运动员,本就不在政府奖励的预算范围内。

  李娜在全球顶级的商业比赛中夺冠,国人都感到高兴;这种感情是如此朴素,以致不需要对李娜的胜利做任何拔高。此次,湖北省急于奖励李娜,的确有动用纳税人的钱,将李娜的成绩洗成自家政绩之嫌。

  明明李娜已经走出了一条商业比赛的成功之路,为改革体育“举国体制”破题,政府还要把她拉回来,当成“事业单位人员”奖励;所以,从预算透明、体育改革两个层面上说,公众都不可能满意。

  □徐明轩(法律工作者)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