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能够带给人类什么利益?
http://bbs.ifeng.com/viewthread. ... &extra=page=1
佛教能够带给人类什么利益?为什么选这个题目?因为这是每个人都关心的事情。每个人都想要快乐,而不要悲伤。但你们现在快乐吗?
有一次,有人问佛陀说,每个人都想要快乐,但为什么多数人都不快乐。佛陀回答说,那是因为妒嫉与吝啬的缘故。因此,由于这些烦恼,许多人都只为自己寻求快乐,而不理会他人的福利,甚至造成其它人遭受伤害。
然而,以不正确的方法寻求快乐,只能带来些少喜悦,但却带来了更多的痛苦。最糟的是,他们并不知道自己错了。这是因为,他们并不能够分别什么是善,什么是不善。你们可能会认为事实并非如此,而认为每个正常的人,都应该有能力分别善与恶。
对于这点,且让我问你们一些问题。在早上,当你们拿一份报纸来读时,它到底是在教你们什么?晚上工作回来,吃完晚餐之后,坐下看电视时,它到底是在教你们什么?这两者,都在教你们如何增长贪欲,显示这种欲乐多么的好,而那种享受则更美妙。此外,它也教你们如何采取暴力。简而言之,报纸与电视的多数内容,都是属于教人如何增长贪、嗔、痴的歪理。而在它们的影响之下,许多人都被带入了邪道。但是,不能把所有的错都往大众媒介身上推,因为它们只是符合一般人的所好及见解。
然而,好坏并不是由我们的见解所决定。我们能够从佛陀开示的许多经典里,了解到这一点。
在《相应部》里提到,有一次,有位很出名的戏班经理兼喜剧演员,名叫达拉布达,他去见佛陀,向佛陀说;他的戏班师父曾经告诉他,说如果演员以虚构的故事令到观众欢笑,在死后就会投生为笑神,他问佛陀对这件事的看法如何。
佛陀则告诉他,不应该问这类问题。然而,那戏班经理还是坚持地问了三次。当时佛陀就告诉他,如果他演戏的业成熟,他就会堕入地狱。其原因是,他带给许多人受到污染的快乐,令他们的贪、嗔、痴增长,也令自己的贪、嗔、痴增长。
所以,佛教能够带给人类的利益其中之一,即是开显了分辨善与恶的智慧。这种智慧是一种正见,是能够带给自己及他人利益的重要因素。
因为只有如此,你们才懂得如何走上正道。例如,在戏班经理达拉布达听完佛陀的开示之后,他就舍弃了演戏的生涯,而出家为比丘,精进地修禅,不久之后即证得了阿罗汉果。
在这世上,没有正见的人很可能会任意而为,例如沉溺于欲乐、渴求名誉、饮酒、赌博等,这些将会为他们带来长久的痛苦。反之,具备正见的人,则可能会全心全意地投入于修善,例如行布施、持戒、培育慈悲心及禅修以清净自心,这些将会为他们带来长久的快乐。在《小部.法句经》的偈三一六,佛陀说:“对不应羞耻的感到羞耻、对应羞耻的不感到羞耻、及持有邪见的人,将会堕入恶趣。对无险的视为危险、对危险的视为无险、及持有邪见的人,将会堕入恶趣。”佛陀的这些话,的确是现代社会的真实反映。
例如,许多穷人对自己的贫穷感到羞耻,富人则对自己的财富感到骄傲;没吸引力的人,对自己丑陋的面貌感到羞耻,美丽的人则对自己的美貌感到骄傲。但金钱与容貌,是否是判断什么是可耻或不可耻的因素?肯定不是。在任何一者当中,只要是品德良善的人,就不须因为它们而感到可耻。反之,如果是个没有道德的人,即使他是非常富有与极端美丽,他(她)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在明了这一点之后,应当不断地检讨自己将要做的事,是善的还是不善的。而通过只实行善业之下,他变得对其他众生没有任何威胁,这即是一种无畏施。而且自己,也会获得善业的善报。
在此,我应当讲述《相应部.愚人与智者经》的摘要,以显示愚人如何导致自己的毁灭,而智者又如何提升自己的心。在这部经里,佛陀对诸比丘说:“诸比丘,愚人的特征、愚人的相、愚人的本质有三个。是那三个?于此,愚人是思惟恶念、说恶语、造恶业之人。如果愚人不是如此,智者如何能够知道:这人是个愚人,不是真正的人。然而,由于愚人是思惟恶念、说恶语、造恶业之人,所以智者知道:这人是个愚人,不是真正的人。”
随后,佛陀再告诉诸比丘说,对于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及饮酒、服用麻醉品的愚人,他在今世就会遭受三种痛苦:
一、当看到别人聚在一起讨论时,他以为别人是在讲他所造的恶事。
二、当看到犯人被国王命人以种种刑罚折磨时,他这个也犯下同类罪恶的愚人就会感到害怕。
三、当在椅子、床或地上休息时,他在过去所造的恶业淹没了他。当时,那愚人就想:‘我没有做过好事、没有造过善业、也没有为自己建立了防止痛苦的保护所,
我造了恶业、做了残忍的事、邪恶的事。在死后,我将会去到没有做过好事、善业、也没有为自己建立防止痛苦的保护所、造了恶业、做了残忍的事、做了邪恶的事的人的去处。’过后,佛陀再说:“造身、语、意恶行的愚人,在身体分解而死之后,即会堕入恶道、苦趣,甚至是堕入地狱。如果要正确地形容某件事为‘这是人们完全不希望、不愿与不要的’,那即是地狱。而其地狱可怕的程度,强得难以用任何譬喻完整地形容。”
在这部经里,佛陀也举出一个例子,以形容那愚人必须在恶道里受苦多久。他说:“假设有人把一个有个洞的轭丢进大海洋里,而东风把它吹向西、西风把它吹向东、北风把它吹向南、南风把它吹向北。又假设有只瞎眼的海龟,在每一世纪之末升上海面一次。诸比丘,你们认为怎样?那只瞎眼的海龟,是否能够把它的头穿过那个轭的洞?”“世尊,在经过很长的时间之后,它可能办到这一点。”“诸比丘,我说那只瞎眼海龟要把它的头穿过那个轭的洞所花的时间,比愚人在堕入恶道之后,再要投生到人间的时间来得短。
为什么呢?因为在恶道里并无法可修、无善可修、无善可造、无福可造。在恶道里盛行的,是互相残杀及弱肉强食。即使在经过很久的时间之后,那愚人得以回到人间,他会投生于低贱之家,例如奴隶、猎人、造竹器者、车夫、或拾荒者之家。其家贫穷如洗、只得少量饮食、生活困苦、只有很少的衣服;他丑陋、难看、畸形、多病、目盲、手残、足废、或瘫痪;他得不到食物、饮料、衣服、车乘、花、香、膏、床、住所与光;他造身、语、意恶业。造了这些恶业,他在身体分解而死之后,即会堕入恶道、苦趣,甚至是堕入地狱。
诸比丘,假设有个赌徒在第一次下注就输掉了他的孩子、妻子和所有的财产,而且自己也变成了奴隶,但这种不幸还是微不足道的。远比这更不幸的是当愚人造了身、语、意恶业,在身体分解而死之后堕入恶道、苦趣,甚至是堕入地狱。这是愚人最愚蠢之境。”所以《法句经注疏》说,地狱是愚人真正的家,只有在很长的时间之后,他才来人间一下子,过后再回到地狱里。这是为何佛陀说人身难得。
然而,许多人都不珍惜此人身。只有在投生到恶道里时,他们才后悔之前没有善用作为人时的生命,但那已经太迟了。当愚人在大地狱里受了很久的苦之后,他们会投生到小地狱里。在那里受了很久的苦之后,他们会投生到另一个小地狱里。如此在地狱里受了很久的苦之后,他们会投生到饿鬼道。又在那里受了很久的苦之后,他们会投生到畜生道。在畜生道里,他们互相残杀,造了许多恶业,死后又堕入地狱里。如此周而复始许多次之后,他们得以投生为人。
但他们又再造下许多恶业,死后又堕入地狱里。所以,我们可以称愚人为地狱的常住者。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没有正见的愚人,如何在造身、语、意恶业之下导致自我毁灭。所以能够分辨善恶,然后再依善行事是非常重要的,以便我们能够为自己带来幸福,也为他人带来幸福。佛教不但指明了恶业的危害,也指出了善业的利益。这种智慧是一种真正的利益,是现代科学无法提供予人类的。
再者,佛教能够为人类带来今生的快乐,也能带来未来世的快乐。这就有如佛陀在《愚人与智者经》里所说的:“投入于造身、语、意善业的智者,在身体分解而死之后,他会投生至善趣,甚至是天界。”在这部经里,佛陀又说:“即使在经过很久的时间之后,那智者再回到人间,他会投生于高贵的家庭,例如富有的贵族、富有的婆罗门或富有的居士家。其家富有、有巨大的财富、有许多的财物、有许多的金银、有许多的财产,有许多的钱与榖物。他长得美丽、好看、优雅、拥有极美的外表。他获得足够的食物、饮料、衣服、车乘、花、香、膏、床、住所与光。他造身、语、意善业。造了这些善业,在身体分解而死之后,他会投生至善趣,甚至是天界。
诸比丘,假设有个赌徒在第一次下注就赢获了许多钱财,但这种幸运是微不足道的。远比这更加幸运的是当智者造了身、语、意善业,在身体分解而死之后,他投生至善趣,甚至是天界。这是智者圆满的境界。这即是世尊所给的开示。诸比丘对世尊的话感到满意与欢喜。”诸位听众,你们是否也对世尊的话感到满意与欢喜?
——摘自帕奥禅师的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