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讨薪还能玩出多少花样
2012年10月22日 来源:现代金报
由女农民工全文花模仿外交部发言人口吻发表讨薪公告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然而讨薪方未拿到欠款,更被官方称为诈骗。19日,全文花主持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否认“骗取国家财产”的指控,称自己在录视频时浑身哆嗦,“但那是我的血汗钱,不管用什么方法,我要努力讨回来”。(10月21日《新京报》)
近些年来,“民工讨薪”的花样不断翻新,且创意无穷,令人叹为观止,不仅颠覆了“中国人缺乏创意”的偏见,亦吸引到舆论的广泛关注,有时的确也达到了另类讨薪的效果。只是,看多了之后,舆论和民众的“口味”也在加重,对跳楼、堵路、爬吊塔等已熟视无睹,如果噱头不够足的话,很难吸引到足够多的眼球,欠薪问题的解决难度也随之升级。
虽然政府年年发动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动,并且修改刑法,明确“恶意欠薪入刑”规定,以提高欠薪风险和成本。但是,现实中拖欠工资的行为比比皆是,“民工讨薪”依然困难重重,因恶意欠薪而入罪者却寥寥无几。专家亦称,法律中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规定过于笼统,操作性不强,需“恶意”且欠薪“数额较大”,且“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导致维权成本过高、周期太长,效果亦不甚理想。
民工迫于无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仍要采取另类讨薪等方式。而在这些方法里,创意足、点子好的讨薪模式效果最理想,只是架不住民众的审美疲劳,需要花样翻新与时俱进,逼迫着“民工讨薪”模式不断突破创新。这些年来,我们一起见证了无数种另类讨薪,咂舌于各种讨薪创意,感官刺激亦不断升级,可真不知道,“民工讨薪”还能玩出多少花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