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玩后,请带走你的垃圾
2012-10-09

游玩后,请带走你的垃圾

2012年10月9日    来源: 中国青年报

  长假7天,北京市属11家公园共收集了630余吨垃圾,平均每天游人要扔掉90多吨垃圾;公园厕所手纸人均使用量为1.4米,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中国网10月7日)

  这个中秋、国庆黄金周,与熙熙攘攘的旅游者结伴而来的,是旅游垃圾遍地开花。垃圾除了量多(在家上厕所用手纸绝对不要1.4米)之外,最让人头疼的问题就是随手乱扔了。

  车辆驶过,道路就是垃圾场,人群游过,景区就是垃圾场。此外,海滩、公园、长城、天安门广场、甚至平时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游人们都毫不客气地将白色垃圾、报纸杂志、口香糖等随手扔下、随口吐出。不论是下意识的、无意识的,还是故意的,反正海量垃圾的出现证明,许多游客对于公德观念、广播电视中的宣传、相关景区管理方的劝导,以及眼前环卫工的弯腰流汗劳动之类,都“不看不视不听不理”。

  有人又不免要用国外的例子来说明人的素质的差别了。比如,外国游客昂贵的包包里,都装着自己在景区制造的垃圾,把空水瓶、嚼完的口香糖、剩下的吃食之类带下来。而我们的游客就连对近在咫尺的垃圾桶,也视而不见。

  这是不是真意味着国人就真不讲卫生呢?君不见,他们自己家里,是何等光洁照人,他们身上又是怎样清洁无比。节假日,我所在的小区,经常见到楼下四处乱扔的鞋套。这意味着不论是主人还是客人,都很珍惜室内的卫生,客人来了都知道套上鞋套,而一离开那个家之后,就连顺手将鞋套放到楼下的垃圾桶也不情愿,而是习惯于边走边丢。至于小区的草坪,哪怕有“请勿践踏”的提示牌拦着,一些人照样踏出一条条捷径来。还有小区外面的路上,车主们常常将爱车整得一尘不染的同时,又将各种车内垃圾顺手倾倒在路上。

  自古以来,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放在同一层面上讨论的曾有一个“扫一屋”的命题。“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典故表明,“扫一屋”对于“扫天下”是很重要的。但与此同时,“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也是言之谆谆的。这样一来,“扫一屋”就不免要变成与“扫天下”相冲突的“扫一屋症”了。所谓“扫一屋症”已经不用我过多解释了,就是人们爱且只爱自己的卫生,简直把自己私人领地之外的地球,都当成了外星人的地球了。这样一来,对于与己无关的地方,采取以邻为壑的态度,就不为稀奇了。

  “扫一屋症”显然是狭隘的、自私的、短视的,也是垃圾“公地悲剧”的成因。你自己手里轻松了、包里干净了、车内整洁了、家里清爽了,但是那些遍地的白色垃圾,并未自动降解,反过来同样会影响我们的环境、我们的心情,甚至我们的身心健康。因为我们不是也不可能成为装在套子里的人,屋是我们的屋,天下其实也是我们的天下,我们不可能总呆在自己家里、车里,我们总要与屋外环境发生联系,我们只扫一屋又有何意义?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