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孟母评选能否多些民意?
2012年10月8日
“首届十大当代孟母颁奖盛典”日前在京举行,女航天英雄刘洋的母亲牛喜云、致力于残疾孩子公益讲座的山东农妇田秀英等10人获封“当代孟母”。(《京华时报》10月7日)
笔者注意到,对于刘洋母亲牛喜云荣获“当代孟母”称号,网络上拍砖之声不断。有网友尖锐地表示,女航天员刘洋与两位男同伴成功实现神九升天,更重要的是几代航天人的共同努力,刘洋母亲靠着刘洋个人甚至是几代航天人的成功获封“当代孟母”,与培养出三个博士儿子、三个大学生女儿的草原母亲胡彩瑞,致力于残疾孩子公益讲座的山东农民田秀英等人个人的艰辛付出相比,获此殊荣显然不能让人信服。
其实,不仅是网友,就连牛喜云本人此前对获得“当代孟母”候选人也感觉并不恰当。她表示,其实自己很普通,也没有什么特别感动的育女故事,刘洋的工作也只是分工不同,成绩都是国家培养的结果。她之所以参与候选,只是为了配合公益活动,弘扬孟母育子精神。
从刘洋个人发展情况来看,她之所以会有今天的成绩,成为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除了先天的天赋和大学以前母亲“在生活上关注多一些”外,更多的是大学工作后在航天事业上的用心用力,而牛喜云则是,“大学以后直至工作以来,自己跟女儿的接触很有限”,刘洋在航天事业上的成长,“可以说全靠老师、部队领导的指导、帮助。”在此情况下,牛喜云通过女儿在航天事业心上的成绩获得这样一个“当代孟母”,显然太过了点。
刘洋母亲之所以在并不主动的情况下被选为“当代孟母”候选人并最终获得此殊荣,说到底无非是媒体的一场策划活动的商业视角,尽管策划此次“寻找当代孟母”活动的媒体称之为“大型公益活动”,但还是脱不了商业的内核。此次活动主旨被称为是“弘扬孟母精神、教子有方”,但刘洋母亲从最初被“邀请”参加活动,并在一些人的质疑下最终成功获此殊荣,其实与真正意义的“教子有方”有相当大的差距。不是每一个成功人士或者“全国XX第一人”的背后都有父母真正“教子有方”的“方法”的,很多时候他们的父母只是教会了基本的做人、做学问的道理,而这种道理,几乎每个孩子的父母都会这样说和做,成功人士之所以最后取得了不俗的业绩,最关键的是他们的后天的艰苦努力和诸多机遇所致。比如,牛喜云自己就坦陈对刘洋有什么“特别感动的育女故事”,刘洋的成功更多的是得益于国家的培养。
正因此,牛喜云入选“当代孟母”并不完全是“教女有方”,而是媒体看中了刘洋的“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这一特殊的成功身份,这才有了媒体“按图索骥”地“邀请”牛喜云参加活动,并最终“成功”当选“当代孟母”荣誉称号。无论媒体开展的此次活动“公益”与否,都离不开这样一个既定的结果:媒体可以通过这种吸引眼球的活动,找到一家或数家广告赞助商,获得更多的广告收入。
市场经济中的媒体都是“自负盈亏”式的自谋发展,无论是策划带有商业性质的公益广告还是纯粹的商业广告,自然有其不可剥夺的权利,但是,如果“公益活动”比较离谱,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嫌疑,是否让这种“公益性”受损?是否会误导人们的观念?正因此,既然是媒体“公益”评选,还是少点“商业味”多些“公益味”吧。让刘洋母亲“配合”作“公益活动”,公众质疑,刘洋及其母亲,或许也不会舒服。退一步说,既然“当代孟母”评选是公益活动,能否更多听取公众的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