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父子捐款何以引如潮感动
2012-09-27

拾荒父子捐款何以引如潮感动

2012年9月27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不久前,塞外山城河北张家口市林园北社区,收到了一笔捐给云南彝良地震灾区的款。这笔47块2毛钱的捐款,零零碎碎,夹杂着一些钢镚儿,装在一个塑料袋里。这是一对身有残疾、以捡破烂为生的拾荒父子,对灾区人民的一点心意。这一行动,被网民誉为“菩萨行”,并引发了如潮的感动。

  47块2毛钱在我们普通人的眼里,也许只是零钱的概念,但对于身体残疾靠“要饭吃光景”的马江和马润林父子来说,这得需要他们卖出去100多公斤纸箱,8分钱一个的塑料瓶,他们要捡近600个。这样的善举在网上披露后,迅速触动了不少网民柔软的内心。

  虽拾荒却内心洁净,虽贫穷却心怀感恩,身虽卑微却爱心尊荣,我想他们之所以感动无数的网民,他们捐的不是钱而是一颗心。他们微小的善举没有掺杂任何利益的杂质,没有作秀的庸俗,没有沽名钓誉的居心,他们只是心怀善念。他们的家只是十几平米的窝棚,下雨天要熬夜接雨水,家里却连个电视机都没有,全家一个月最多收入五六百块钱,但他们却拿出47块2毛钱这样一笔“巨款”捐给灾区,这一善举无疑给眼下陷入困境的慈善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让社会多一些爱心,少一点浮躁,支持公益!”,这是受到马江一家“菩萨行”感染后一些网民的呼吁。在一个民族陷入集体的道德焦虑、道德追问之时,在人们质疑“爱心捐助会不会反被贪污挪用”的今天,在一些所谓的名人高调慈善,把自己绑在慈善的推土机上,占据道德的至高点,无所顾忌的暴力慈善、作秀慈善下,他们的这47块2毛钱绝不亚于那些捐出了几十万、上百万的功力慈善。

  一颗洁净感恩的心灵,我们可以不拥有,但不能不感动不敬畏,他们生活在逼仄的空间里,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自卑自弃,仅仅因为好心人白给他们破烂,房东没有催要过房租,地方政府给办了低保,他们就身怀感恩心,捐款尽心意。在一切都似乎打上价签的今天,他们的善行又怎能不打动人心。

  但他们绝不是可怜的人,他们所遭遇的事情和生活的条件,比我们普通人都难得多,我们无需拿悲悯的眼光去看他们。他们之所以令人感动,就是在于他们人性的善良温暖与爱,让这个有些冷漠的社会添了一丝暖意,让慈善变得无比好看、耐看,让阴霾的道德有了一抹亮色,让社会多了一些爱心少了一点浮躁。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