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授精应多一些公益色彩
2012年9月20日
北京正规精子库精子供不应求,加之接受捐精程序繁琐、耗时较长、费用不菲,很多不孕不育的夫妻将目光转向“捐精黑市”。行内人士称,自助捐精者更多是想“免费找刺激”。“自助捐精”存在着卫生、伦理、法律等方面的风险,而相关监管目前处于缺失状态。国家人口计生委科研所研究员、人类精子库管理学组组长陈振文称,“自助捐精”须坚决取缔。(9月17日《新京报》)
调查发现,北京市有资质做供精人工授精的医疗机构只有两家 ,通过精子库实现人工授精的总费用达到上万元,而排队等候的时间更是长达1至2年。如果不是正规的人工授精程序繁琐、耗时较长、费用不菲,不孕不育者何至于把目光转向“捐精黑市”这一充满风险的灰色地带?只要有需有供,取缔又怎么可能到位?
人工授精是一种无奈之后的选择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更是一种希望与寄托。中国妇联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由于工作压力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中国育龄夫妇不孕不育比例达到1/8,不孕不育患者已超过5000万,并仍逐渐增加。也就是说,整个社会对于人工授精的需求呈现增长态势。这种情形下,捐精行业怎么能没有公益内涵?
遗憾的是,现在的捐精行业像个“垄断行业”,暴利是其特征,而繁琐的程序更像是为了暴利而设。既然“人工授精是很简单的手术”,并且精子是捐献而来的 ,人工授精凭什么收取这么高的费用?精子库“不是百货商店”,一些必要的检查和程序要走,但不是所有的程序都有必要走,难道曾经的求医记录都不算数?凭什么要排队等候这么长时间?
捐精行业应该多一些公益色彩。现在的问题出在两方面:其一,精子库太少,目前中部和西部有些地方还没有精子库。必须正视不孕不育人群不断增加的现实,加快布点精子库。其二,捐精费用太高,程序太繁琐。必须加大财政补助力度,控制费用,优化程序,实实在在地减轻不孕不育人群的负担。公益色彩浓了,自然会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捐精,不孕不育者也就没必要把目光转向黑市了。到时候 ,即使不去取缔,“自助捐精”也会自动失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