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教师铁饭碗后的难题
2012-09-11

打破教师铁饭碗后的难题

2012年9月11日    来源:京华时报

  希望打破教师“铁饭碗”是一个开始,如果只是孤立地拿教师群体开刀,那么这个改革难言公平。

  当全国的教师们还沉浸在节日喜庆中时,上海中小学教师感受肯定略有不同。日前,上海率先宣布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可能改为每五年注册一次。考核不合格将退出教师岗位。通俗地说,教师职业不再是“铁饭碗”。

  教师职业的主要好处,向来是稳定性强,旱涝保收,有寒暑假,这可以抵消其发展空间小、工作内容单一以及升学压力等诸多不足。现在,后顾有忧,教师心存疑虑自然在所难免。

  基于不同立场,对学生和家长而言,改革却是福音。理论上,教师队伍良莠不齐难免。没有优胜劣汰,那么,无论教师业务能力如何不强、职业意识如何淡漠,始终能占据三尺讲坛,总有学生摊上这样的老师,这显然有失公平;同时,编制被挤占,有热情和抱负者难以获得施展平台,也造成人才的浪费。

  因此,流水不腐,打破教师铁饭碗是发展趋势。

  但必须认识到,作为一个局部改革,势必受到种种掣肘,比如升学压力、权力与人情等外在因素。此外,良好的愿景并不等于良好的结果,打破铁饭碗本身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建立甄别淘汰机制。而机制的设计,又取决于对教育的未来持何种理念。

  教育不同于商业,后者追求最大利润的目标简单而明确。而教育,即以“传道”而言,并非朝夕之功,效果也难立竿见影。一些现状也在加深着我们的忧虑,比如目前职称评定流行的重英语、重论文、知识考试脱离实际技能等痼弊。上海改革如果重蹈覆辙,便毫无意义。

  在改革方面,上海向来走在全国前列,我们其实寄希望于上海教委破解难题的智慧。作为旁观者,我认为,如果能在教师队伍中形成立足本职、积极向上、终身学习的风气,如果教师不需要为了考核讨好校长、经营关系、琢磨考试,那么,改革便见效果了。

  其实上海教育改革带给我们的期望还不止于此。君不见公务员考试趋之若鹜,除了待遇地位,很多人不也是奔着那个“金饭碗”?行政机关尾大不掉,人浮于事,原因之一,不也是因为职称级别只上不下的“金饭碗”?希望打破教师“铁饭碗”是一个开始,如果只是孤立地拿教师群体开刀,那么这个改革难言公平。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