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盲犬在部分地区遭遇出行难
2012-08-30

导盲犬在部分地区遭遇出行难

2012-08-30       来源:新华网

  上下班不用家人接送;每天饭后散步两个小时;周末还能去菜场逛上几圈……已经在黑暗中生活了42年的杭州盲人许立勇,因为导盲犬“法官”的到来开始过上曾经只能幻想的生活。
  
  许立勇和家人还在网上开通了微博,讲述“法官”自去年11月来到他家后的故事。短短两个月,微博的“粉丝”数达到了4000位。
  
  近日,记者见到了许立勇和他的导盲犬。“法官”是只棕色的拉布拉多犬,三岁大。它温顺地朝记者摇摇尾巴,整个采访期间,它都安静地趴在地上,不叫不闹。
  
  “‘法官’带给我前所未有的生命体验,不仅拓宽了我的活动范围,更重要的是它搭建起我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很多素不相识的人因为这只狗而关注和关心我。”一见到记者,许立勇就对“法官”连连称赞。
  
  不过,许立勇并非没有烦恼,他常常为“法官”感到委屈,因为这只在网络上广受欢迎的小动物,在现实中常常被公共交通拒之门外。“我的出行范围因此小了很多,只能靠步行,或者通过好心人搭车。”许立勇说。
  
  “法官”的遭遇并非个例。在拥有1600多万视障人士的中国,目前在为盲人服务的导盲犬仅有50只左右。然而,这50只被视为“开路先锋”的导盲犬在带给主人方便和快乐的同时,遭遇着种种不公正待遇――它们常常被人看作宠物,不能乘坐公共交通,走不进公共场所。
  
  许立勇在拥有“法官”后的第一次出行,就是尝试坐公交车,不过司机以“宠物不能上车”为由,把他拒绝了。
  
  在第一次受挫之后,许立勇并没有气馁,多次向杭州市区的公交部门反映情况,要求出行权得到保障。经过沟通,今年3月,杭州市萧山区的公交部门答应许立勇可以通过预约上公交。
  
  然而,今年8月许立勇像往常一样去预约的时候,又被告知预约服务取消了,公交部门给出的说法是,乘客有投诉,害怕导盲犬伤人。
  
  “这是大家的误解,导盲犬服从性很高,不会伤人。”许立勇说。
  
  杭州另一位拥有导盲犬的盲人潘学峰说,现在很多盲人都渴望有一只导盲犬,但现实的环境又让他们疑惑导盲犬的作用能否得到发挥。
  
  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是全国第一家也是至今唯一一家对全国盲人免费开放申请导盲犬的机构,这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他们输出的32只导盲犬在出行中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阻碍,不仅是公交车,其他交通工具如出租车、长途汽车、火车和飞机都没有完全接纳导盲犬。
  
  被限制的不仅是乘坐公共交通,在出入宾馆、酒店时、图书馆等一些公共场所时,导盲犬也常被拒之门外。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导盲犬会逐渐在中国普及,但出行权得不到保障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呼吁国家能够出台专门的政策法规保障盲人和导盲犬的权益。
  
  致力于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已于今年8月1日起实施,但记者发现其中对导盲犬的规定仅有一条:视力残疾人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无障碍服务。
  
  “这样的规定太笼统,没有实际的约束力,建议有关部门能对这个条款进行细化,并明确相应的权利责任。”反歧视公益组织北京益仁平工作人员陆军说,在现实中,大部分城市在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时候都忽视了盲人携带导盲犬出行的权益。
  
  盲人李金生呼吁有关部门和公益组织能积极普及导盲犬知识,消除公众对这个特殊犬类的误解。“导盲犬不是宠物,它是训练有素的职业犬,不会伤人,作用和性质等同于肢残人士需要的轮椅。限制导盲犬出行,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李金生说。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