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大人”泛滥带来的困惑
2012-08-22

“小大人”泛滥带来的困惑

2012年08月22日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童年。童年是欢乐的、是愉快的、是天真无邪的,更是无忧无虑的。在我的记忆中,童年除了上学和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就是无忧无虑的疯玩。
  
  现在的物质丰富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可玩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孩子却很难找到属于自己的童年了。打开电视,随意变换几个频道,总能看到“神童”的身影,个个都是“小大人”模样,衣着暴露,舞蹈前卫,话语成熟,完全找不到一丝本该属于孩子的纯真。
  
  一些选秀节目中,只有四岁大的孩子,在舞台上搔首弄姿,大秀肚皮舞。在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中,六岁的孩子深情专注、高唱情歌。一个个“小大人”们稚气未脱,甚至牙都没有换全,和主持人与评委交流起来就“成人味”十足,举手投足间“星味”四射。点评嘉宾更是个个竖大拇指,连声叫好:“这孩子了不得,这孩子真厉害!”,奇怪的是现场不管是主办者还是观众,甚至是孩子的父母,大家在一片赞叹声中,竟然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儿童展示才艺没有错,如果让孩子过早地成为成人的“娱乐工具”,这难道正常吗?
  
  前不久有报道说,在一次车展上竟然出现了“嫩模”,这些衣着前卫大胆的孩子平均年龄只有7岁,最小的孩子4岁。据说,如今“童模”正在迅速崛起,成为规模不小的产业链,一些父母带着孩子不是求学,而是忙着四处“赶场”挣钱。拥有这样孩子的父母或许感到无比荣幸,别的孩子的父母或许也会发出这样的叹息:“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是这样?”
  
  在急功近利的社会中,“眼球经济”仿佛主宰着一切,本应是无忧无虑的童年也过早地成为商家炒作的“道具”,成人赚钱的工具。中国青年报调查中心近日的一项调查显示,98.9%的受访者认为当前社会存在过度消费儿童的情况,其中48%的人感觉这一情况“很严重”,76%的受访者反对儿童参加商业活动。对此,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等原则。儿童车模出现在以促销为目的的车展上,很明显没有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没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有人说,如今出名要趁早,越早越好。一些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于别人,弹钢琴、学古筝,孩子就如家长手里的“陀螺”忙个不停。据说,一个6岁的小女孩参加拉丁舞大赛,得了第二名,领奖台上,小女孩满面笑容。过后父母训斥孩子:“你为什么不知道哭呢,你为什么不懂得说感谢评委呢,你为什么不懂得和现场的观众打招呼互动一下呢,你……”
  
  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儿童成人化”确实值得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家庭、学校、媒体等都需要共同来为孩子营造一个乐观向上的、纯真无邪的成长环境,还孩子一个健康阳光的童年。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