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称雷锋精神与时代吻合
2012-08-14

分析称雷锋精神与时代吻合

2012年08月14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雷锋,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战士,以其短暂的一生谱写了无比壮丽的人生诗篇,树起了一座不朽的道德丰碑。雷锋精神,一座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的精神宝库,以其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进步潮流、党的先进本色相契合的魅力,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雷锋精神也赋予了更多的时代内涵。今年3月份,《中央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中指出:“当前,大力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弘扬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弘扬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弘扬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弘扬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这“三个热爱”和“四种精神”是着眼经济文化发展时期背景下对雷锋精神的精准解读,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雷锋精神是中华文化的浓缩,折射出一个民族的素质。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斗争中,逐步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民族具有自己特色的灿烂文化,并铸造了伟大的民族精神。翻开史册,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许多仁人志士都把追求人类最美好的事业作为终生奋斗的目标。从雷锋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的人生价值观,到先人后己、公而忘私的高尚风格,从他奋发向上、勇于进取、刻苦学习、钻研业务的“钉子精神”,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不谋私利的“傻子精神”,无不折射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光彩。民族精神孕育雷锋精神,雷锋精神光大民族精神。李素丽、郭明义、吴孟超、贾丹兵等一大批感动着中国的典型人物也成为了弘扬雷锋精神,继承中华民族优良美德的代表,他们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人格魅力、执着的人生追求为当代中国乃至世界做出了榜样。着眼当今时代,我们拥有着比以往更为丰厚的文化资源,享受着更为富足的物质生活,这就要求我们更要把雷锋精神作为精神上的永恒追求,矢志不渝的去继承弘扬,一心一意的去探索实践,能够使思想认识的发展不落后于物质生活的进步,做一个不单纯享受生活还应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人。
  
  一种精神的先进与落后,要看它能不能推动时代进步,能不能融进历史潮流。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族精神是个开放的体系,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而弘扬民族精神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伴随着经济进步和时代发展,人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更加趋于多元化,然而学雷锋活动却从未停止,并越来越广泛的在中华大地上蓬勃兴起。应该说,雷锋精神绝不是民族传统美德的简单再现或重复,而是一种坚定信仰的延续,他在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途径中一脉相传;在开拓新领域,寻求新发展中常学常新。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雷锋精神代表着艰苦奋斗、独立自强,他激励着人们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雷锋精神代表着开拓创新、奋勇拼搏,他激励人们与时俱进、勇往直前。雷锋精神以其博大的生机和活力被不断赋予新的意义,其不断丰富发展着的精神内涵能够始终与时代相吻合,成为一种能够被社会所认同的普世价值。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更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深入学习雷锋无私奉献的思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的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雷锋精神是道德建设的需要,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旋律。我们应该看到,雷锋精神能够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弘扬雷锋精神培育核心价值观具有现实意义。目前雷锋精神也面临着挑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在意识形态领域,贬低以至根本否定雷锋精神的议论时有出现,认为人生的价值就是“自我”,时代精神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学雷锋就是“傻子”等,以至于“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见死该不该救”等一些本该出于人性本能的反应也成为了个人乃至全社会都很难抉择的问题。然而,我们也欣喜的看到,“最美妈妈”、“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女孩”等一个个以“最美”为称谓的“草根英雄”的感人行动,和他们所折射出的一种被普遍认知的社会价值,追求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依然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语言上可以暂时迷茫,但思想上永远都不能迷途。因此,我们要把雷锋精神作为剔除心灵垃圾,培育核心价值体系的遵循和依据,解决“怎样活着”这一基本的人生课题,追求向善、向美的人生意义。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