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区灾情重善后担子更重
2012-07-24

郊区灾情重善后担子更重

2012年07月24日     来源: 京华时报

  灾情严重,善后的担子更重。受灾群众需要吃、穿、住,山区灾区道路需要修通,洪水过后需要防疫病流行,城市道路积水需要排干,交通体系和基础设施需要排查险情,有关善后安置、生活保障等还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
  
  “7·21”暴雨袭京,其降雨总量之多、持续时间之长历史罕见,给北京带来两大灾难性后果。一个是强降雨导致城区少数路段积水严重,给交通出行带来较大障碍。一个是强降雨导致山洪暴发,对不少村庄房屋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
  
  同时由于降雨极度不均匀,如全市平均降水量170毫米,最大降雨点房山区河北镇则达到460毫米,给局部地区特别是郊区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在暴雨中罹难的37人中,大部分在郊区。遭受最严重损失的,大部分也在郊区。
  
  暴雨像魔鬼一样,在那一天露出狰狞面目。尽管它在第二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但它留下来的创伤,尤其是给郊区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伤害,在短期内却很难消除。要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郊区的任务比城区更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北京要求举全市之力打好救灾善后维稳攻坚战。
  
  灾情严重,善后的担子更重。受灾群众需要吃、穿、住,山区灾区道路需要修通,洪水过后需要防疫病流行,城市道路积水需要排干,交通体系和基础设施需要排查险情,有关善后安置、生活保障等还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这些工作,哪一项都不能疏忽,也都等不得拖不得,时间不等人,任务也不等人。
  
  显然,重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迅速建立科学的重建决策制度,分清轻重缓急,做到井然有序,令各方满意。在第一阶段的抢险救灾过程中,各级干部和职能部门全力行动,素昧平生的北京人守望相助,展现出北京这座城市的独特人文精神和自我拯救意识。灾后重建,首先就应当扬显这种精神,继续发扬这两个方面的积极性,着力攻坚克难,迅速抚平强降雨撕裂的伤口。
  
  灾后重建既是一个良心活,也是一个民心活。用心去体察群众遭受的灾难,用心去体会群众经受的苦痛,我们就应当把各项工作做得与群众更贴心,让群众住得安全、吃得放心、消除恐惧、缓释心理紧张情绪,使群众感到慰藉。同时,认真听取社会各界和群众的意见建议,排查检视各项安全隐患,找到解决城市抵抗暴雨等极端气候灾害、最大限度把损失降到最低的根治之法。如是,我们在这一场暴雨中失去的,必将在我们的进步中得到补偿。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